少時的余麗就正義感十足,因她常給小伙伴兒之間“評評理”,被送綽號“小判官”。踏入工作崗位,余麗成為一名新時代的檢察官。她認為辦案是守心的工作,只有盡心盡責辦好每起案件,才能無愧檢察工作的初心使命。
余麗,32歲,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一級檢察官。她曾榮獲北京市檢察機關第六屆檢察業務競賽未檢業務能手,參與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法學會等多項課題研究,并發表多篇優秀論文。因工作能力突出,今年4月,余麗入選北京市法學會“百名法學青年英才”培養計劃。
2016年,余麗從中國政法大學畢業,進入豐臺區檢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檢察部門工作。6年多的時間里,她深耕未成年人案件檢察業務,并一直擔任法治副校長,將法治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心間。
6年時間,余麗認識很多案件中的孩子。作為一個媽媽,每起案件的辦理,她都多了一重“代入感”——她會經歷擔心、焦慮、欣慰等復雜的心情。這個過程讓她深刻體會到前輩所說的“做好未檢工作,不僅要有扎實的業務知識,更需要有愛心和情懷”。
17歲的小天輟學后來京務工。在一次與同事的矛盾中,他將同事砍傷,被公安機關抓獲。綜合考量小天系未成年人以及賠償諒解等情節,余麗所在的辦案組決定對小天附條件不起訴。
未成年人涉刑事犯罪,小天的未來在何處?余麗了解到,小天一直希望能繼續學業,但其父母從家中負擔考慮并不希望兒子再上學。為此,余麗多次聯系小天的老師和哥哥,一起做其父母的思想工作。在余麗的不懈努力下,小天重新回到學校,并在一年苦讀后考入一所排名靠前的大專院校。不久前,他還來信告訴余麗自己將專升本繼續深造。
2022年8月,余麗轉戰普通刑事犯罪條線。普通刑事犯罪案件的證據審查、事實認定以及法律適用有其特點,需要啃的大案、難案也更多,余麗及時調整辦案思路,很快適應并投入工作。
在立某故意傷害案中,因行車擋道問題,犯罪嫌疑人立某與被害人雷某發生爭執,立某推搡并拳擊被害人雷某后駕車逃離,造成雷某重傷后果。在公安機關提供的筆錄中,立某稱雷某受傷是因推搡自己自行倒地受傷,自己并未拳擊雷某。被害人雷某因頭部受傷無法回憶案發經過。
此案的案發地是工地,往來人員復雜,可獲取監控素材非常有限,證據審查陷入困境。余麗多次走訪案發地,模擬案發經過,并聯系技術部門一幀幀分析視頻。通過細致地取證和分析,余麗和同事成功鎖定1名可能目睹案發經過的證人。在事實和證據面前,立某最終認罪認罰。
去年年底,余麗接到一個電話,來電的是一起詐騙案的被害人林某,她想對余麗表達感謝。因在社交網站上認識高某并“墜入愛河”,林某被騙近30萬元。案件移送起訴后,林某遲遲困在受害者的陰影里走不出來。在與林某的交談中,擁有心理學專業知識的余麗察覺到她的心理問題。除了建議她申請法律援助之外,余麗還多次對其進行開導,關注其身心狀況。林某最終走出人生陰霾。
辦案之余,余麗一直保持思考和寫作的熱情,她撰寫了多篇調研性文章,發表論文30余篇。2023年,余麗獲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余麗認為,身處一線辦案部門,等于擁有一座“富礦”,將辦案中發現和碰到的疑難問題寫成調研文章,不僅可解決眼前疑難,還能保留思考成果,反哺辦案,一舉多得。“法律是一門需要不斷學習鉆研的學科,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適應辦案工作新要求,尋找解決實踐問題更優方案,才有可能實現高質效辦好每一起案件。”余麗說。(法治日報記者 張雪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