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乙弗莫瓌”墓磚拓片。 青海省博物館供圖
此件北魏“乙弗莫瓌”墓磚出土于山西應縣大黃巍鄉,長26.5厘米、寬13厘米、厚3.5厘米。“乙弗莫瓌”墓磚磚面印文有兩種,一種為模印陽文三行“侍中征東大將軍啟府儀同三司駙馬都尉羽真西平王乙弗莫瓌磚代大大安四年四月廿一日歲在戊戌造”43字;一種為模印陽文兩行“侍中征東大將軍啟府儀同三司駙馬都尉羽真西平王乙弗莫瓌磚”27字。書體隸楷相間,頗為古樸。書體、磚質與北魏瑯琊王司馬金龍墓磚相同。
乙弗莫瓌的先祖為吐谷渾支族乙弗部渠帥(渠帥,指部落首領)。北魏太武帝(423—452年在位)時,乙弗莫瓌奉父親乙弗匹知之命入貢,被留于平城,迎娶太武帝女兒上谷公主,授駙馬都尉、鎮南將軍,賜爵西平公。從帝南征,授使持節、都督前鋒諸軍事,在和平年間(460-465)去世,追贈太尉公。乙弗莫瓌降魏后,他的兒子乙弗乾歸迎娶了安樂公主,他的曾孫乙弗瑗迎娶了淮陽公主,乙弗家族三世迎娶北魏公主,在北魏享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乙弗瑗之女又嫁給了西魏文帝元寶炬,史書稱為乙弗皇后。這件文物為了解北魏時期乙弗后人的歸宿提供了可靠物證。
乙弗部落是十六國時期在我國北方活動的眾多少數民族部落之一。乙弗部落最初游牧于內蒙古草原的右北平(今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西南)至遼東一帶,逐漸西遷后到達漠南地區,之后部分乙弗鮮卑逐漸安置于雍、涼之間,成為河西鮮卑中的一支。之后受鮮卑禿發部的攻擊,被迫遠徙至青海湖一帶,公元395年前后建立政權——乙弗勿敵國。其范圍東到赤嶺(今青海日月山),西過橡皮山,北至大通山脈,南隔黃河與吐谷渾相望,地域大致包括今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縣,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剛察縣、海晏縣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烏蘭縣、天峻縣的東部地區。兩晉時期,河西走廊和河湟一帶混戰不斷,乙弗勿敵國先后臣服于禿發氏南涼、沮渠氏北涼、乞伏氏西秦,最終在劉宋元嘉六年(429年)被吐谷渾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