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力關風景區天池冶海風光。 朵國良 攝
山水清音能洗耳,玉盤佳味更怡情。時值仲夏,臨潭迎來旅游旺季。冶力關、八角、古戰等旅游景點游客絡繹不絕,農家樂、民宿及各類鄉村旅游體驗項目生意紅火。
“臨潭縣不斷創新旅游業態、旅游產品、旅游模式,持續提升旅游品質和服務質量,更好滿足游客日益多元多樣的需求,讓游客吃得安心、買得放心、玩得開心,打造更舒心的幸福之旅。”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文旅局局長閆士才如是說。
近年來,臨潭縣緊緊圍繞現代旅游業發展趨勢,以冶力關旅游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古戰阿子灘大景區、百里洮河風情線、“一十百千萬”工程建設為切入點和著力點,全力打造全域旅游“黃金圈”,積極探索旅游發展的新路子,成功培育了以冶力關為代表的山水生態游,以洮州衛城、磨溝遺址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游,以洮州蘇維埃舊址為代表的紅色文化游,以古戰阿子灘大景區、“八角花谷、十里畫廊”為代表的鄉村游等知名旅游品牌,全面推進全縣旅游業一體化發展。
聚焦資源稟賦,有序推進景區晉等升級。冶力關旅游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工作加速推進,古戰、八角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流順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2A級旅游景區。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等資源,圍繞冶力關、八角、古戰旅游景區及觀景臺、旅游道路沿線、百里洮河風情線等重要位置,發展亦農亦景的萬畝油菜花、油葵、高原梯田觀賞帶、生態植物園等旅游休閑區,不斷促進農文旅融合,激活多元業態,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文旅品質。
突出旅游服務,助力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積極探索“旅游+文化”“旅游+農業”“旅游+互聯網”“旅游+賽事”等發展模式,不斷提升鄉村旅游品質。依托農田、林地等資源,做好做活多元業態,促進農旅融合,建成了集生態田園觀光、民俗風情互動、農耕文化體驗、共享牧場農場于一體的特色休閑農業旅游區。深入挖掘洮州歷史文化、江淮文化、紅色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等文化資源內涵,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實現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文化活動、體育賽事的帶動和輻射作用,通過舉辦“冶力關杯”中國拔河公開賽、甘南藏地自行車賽、洮州民俗文化節等旅游節慶賽事,以節會促旅游、打造體育賽事品牌,將濃厚的文化內涵融入全域旅游發展過程中,不斷豐富特色旅游產品,增加了文旅產業的“厚度”。
加大政策扶持,為旅游業發展保駕護航。依托區位優勢、資源稟賦,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大力彰顯文化特色,把自然景色、人文景觀有機結合,促進現代文化和民俗特色深度融合,使得江淮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等元素相互滲透,全力打造氣質獨特、神韻迥異的文化旅游標桿村和專業村。先后投資完成了冶力關鎮廟溝村、池溝村,古戰鎮古戰村,八角鎮廟花山村四個文化旅游標桿村及冶力關鎮關街村等12個旅游專業村建設,并在原有基礎上,繼續扶持發展農家樂280戶,讓更多人吃上香噴噴的“旅游飯”。
激發旅游活力,不斷培育壯大經營主體。以冶力關旅游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契機,加快縣城、古戰大景區、新城洮州衛城“三大片區”建設,輻射術布、王旗等鄉鎮。以生態觀光、民俗體驗、追憶緬懷紅色歷史三大基礎旅游產品為引擎,推進文化旅游與農業、生態、體育、教育、交通運輸等領域融合互促,開發生態康養、休閑農莊、戶外運動、紅色勵志、研學旅行、非遺體驗等文旅新業態產品。通過挖掘文化內涵、品牌塑造,重點打造冶力關—八角黃金環線和百里洮河風情線,重點建設古洮州民俗風情展覽館和村史館、非遺基地,加大力度開發文創產品、精品民宿,推動農家樂精品化、特色化,開發民俗體驗、網紅打卡等體驗性、娛樂性、互動性文旅產品,真正讓游客愿意來、留得住、有消費、能盡興。
規范行業管理,穩步提升綜合服務質量。規范經營是文旅產業賴以生存發展的根本。為了不斷提升全縣文化旅游服務質量,臨潭嚴格落實景區服務質量和農家樂星級評定劃分政策,對文化經營單位、農家樂、星級飯店、景區景點、導游講解等開展專題培訓班,對全縣范圍內的景區景點、農家樂、文化娛樂場所等進行定期聯合執法檢查。當前,臨潭縣正在以大景區和小城鎮建設為依托,以旅游消費市場為導向,以農民為主體,突出鄉土特色,按照現代服務理念,打造文化旅游發展新品牌,精準聚焦文化旅游,堅持延伸產業鏈條,以融合之舉書寫新時代文旅產業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