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走進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的甘南百草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幾十座大棚內,道地藥材唐古特大黃長勢正盛。放眼望去,一株株藥材種苗筆直生長,令人眼前一亮。公司庫房內,經過加工處理的唐古特大黃碼放整齊,藥香撲鼻。
唐古特大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碩大、根莖粗壯、植株挺拔,具有瀉熱毒、破積滯、行淤血的功效,是我國最早入藥的植物之一。因根部酷似雞爪,唐古特大黃又名雞爪大黃,多生長在海拔2000米至3900米的山地林緣、灌叢、草坡地帶。
“唐古特大黃能在零下20℃的環境中生長,耐寒力強,適宜在高原海拔地區種植。”甘南百草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元龍介紹。
依托甘南優勢資源,1997年開始,王元龍在瑪曲種植了3畝唐古特大黃,用于培育優質種苗。經過不斷試錯、不斷總結,王元龍終于培育出滿意的種苗。1999年,王元龍種植的唐古特大黃首次出口至日本,他開始探尋規模化種植唐古特大黃的最佳路徑。
多年來,王元龍重點開展了藥材規范化種植、野生藥馴化種植、藥材種子種苗繁育,摸索出“科研單位+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藥材種植模式,累計建成規范化種植基地3.5萬畝,除唐古特大黃外,還種植當歸、柴胡、黃芪、獨一味、羌活、鬼臼等中藥材。
在甘南百草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廠區內,一塊展板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走近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專業合作社和個人種植戶的名稱、電話以及地址。
“這是我們的聯農帶農花名冊,上面展示的都是為公司種植中藥材的專業合作社和農戶,這也是我們產業發展的基礎所在。”王元龍說,目前,公司的中藥材產業已帶動農牧戶3340戶21670人實現穩定增收,年人均增收1240元。
唐古特大黃生長周期為五年,育苗一年,移栽后生長四年,推廣比較困難。
“政府幫助我們聯系種植專家,聯系種植藥材的農牧民群眾,還幫我們建設種植基地,中藥材種植產業的各個難點被一一破解,‘公司+合作社+幫扶單位+種植戶+幫扶政策’的滾動發展模式逐漸形成,公司效益上去了,農牧民收入增加了,地方經濟發展了,真正實現了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愿景。”王元龍感慨地說。
如今,經過不斷研發改良,甘南品質優良的唐古特大黃畝產2.5噸至3噸,每畝產值8000元,成為眾多農戶增收致富的好產業。
在推廣藥材標準化種植過程中,甘南通過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制定規范的操作規程及質量標準體系,讓中藥材種植全產業鏈有章可循,真正實現中藥材的有機綠色和道地,促進中藥材產業可持續發展。
目前,甘南已建成了覆蓋全州,輻射甘、青、川三省的國家甘南高原藥材倉儲物流基地,建立了物流、檢測、信息、培訓、展示五大中心,為百強中藥制藥企業建立共享的GAP藥材基地、藥材倉儲中心、全程追溯體系,通過國家倉儲中藥材、倉儲物流基地藥材交易平臺,根據制藥企業的生產需求按時按量發貨,為全國制藥企業節省了儲藏成本。截至目前,甘南州藥材種植面積達27.81萬畝,暢銷國內各大省市及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