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示范基地隨處可見、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新房鱗次櫛比,在舟曲,處處都是道路通、產業興、鄉村美的圖景。
和美鄉村背后,國家科技特派團功不可沒。
2022年,中組部聯合農業農村部、科技部、教育部、國資委、國家鄉村振興局向全國16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以“一縣一團”方式選派科技特派團,其中服務幫扶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的國家科技特派團,由來自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及省內外高校的15位專家教授組成。
自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特派團聚焦舟曲土豬、從嶺藏雞、中藏藥材、食用菌等四個主導產業和青稞、油菜等傳統產業,深入一線提供全方位的科學技術指導,幫帶培育本土人才,通過把脈獻策、組團協作等措施,為舟曲產業振興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羊肚菌是舟曲傳統優勢產業,也是鄉村振興中的支柱產業。然而在以前,舟曲羊肚菌產出低效,且一年只能收一季,菌農收入并不理想。
特派團分別在海拔2100米、1800米,建立了羊肚菌高海拔錯季栽培示范基地和低海拔越冬茬栽培示范基地,開展品種比較、節本增效播種方式、營養袋高效利用以及降溫管理技術適應性驗證等相關研究,并在大峪鎮、憨班鎮、立節鎮、坪定鎮、峰迭鎮確立6個羊肚菌核心種植示范點。
特派團專家還多次對羊肚菌連作土壤理化性質、微生物多樣性變化進行測定分析,探索出了土壤連作障礙消減措施,通過微生物菌劑,土壤改良劑等方法,實現羊肚菌在不同海拔下的穩產、高產。2023年,舟曲縣羊肚菌種植面積達到2559畝,生產羊肚菌500噸左右,實現產值約5000萬元。
為幫助舟曲培養一支本土人才隊伍,特派團15名專家結合自身特長和舟曲縣實際,通過團隊協作指導、師傅一對一傳幫帶等方式開展“造血式”幫扶,共結對幫帶本地科技骨干人才52名。
特派團專家們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實地對接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示范點等新型經營主體,“一對一”對種植戶、養殖戶進行良種繁育、田間管理和疫病監測、育肥飼料配方、飼養管理等方面的產業技術指導培訓,幫助農戶掌握更多實用的專業技能。
2023年,特派團累計開展線上線下技術培訓87次,培訓人員2988人次。此外,在國家科技特派團和當地政府的牽線搭橋下,舟曲縣18位從嶺藏雞“土專家”到廣東、廣西等地學習養殖技術。
借助國家科技特派團等各方幫扶力量,舟曲縣深入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倍增行動,建立完善“一產業一專班”工作機制,持續做優做強特色產業。
在曲告納鎮拉尕村建立柴胡種植基地300余畝;
在立節鎮花年村建成云青2號、甘青10號良種繁育基地30畝,解決了青稞品種混雜和產量不穩的問題;
在城關鎮瓦廠村鹿川壩和武坪鎮吾別村草坡山組協調落地了舟曲縣從嶺藏雞選育擴繁及原生境生產保護基地建設項目并投入使用;
……
2023年,特派團累計開展聯合技術攻關10項,解決實際問題28個,引進家禽、家畜、農作物和食用菌(羊肚菌)等新品種68個,在全縣范圍內建成標準化示范基地15個。舟曲縣中藏藥材、從嶺藏雞、黑土豬、羊肚菌產業種植養殖規模分別達8萬畝、75.2萬羽、6.7萬頭、2559畝,特色產業收入占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