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放流是恢復種群最有效的方式,不僅可以修復生物群落,補充易危物種數量,維持生物多樣性,還可以優化食物鏈關系,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間接促進浮游生物、底棲生物等資源的恢復。”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工程師付生云11日介紹,經評估,增殖放流對青海湖裸鯉資源恢復的貢獻率為26%。
當日,位于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舉辦2025年第十七屆青海湖裸鯉增殖放流暨觀魚季啟動活動,民眾將100萬尾青海湖裸鯉魚苗放流至青海湖入湖河之一的沙柳河中。
6月11日,青海省海北州剛察縣即將放流的青海湖裸鯉魚苗。張忠蘋 攝
青海湖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是中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泊。青海湖裸鯉作為青海湖流域的關鍵性物種,對維系青海湖流域“水—魚—鳥”生態鏈和生物多樣性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因多種原因,2002年青海湖裸鯉資源量為2592噸,僅為原始資源量32萬噸的0.81%。2004年青海湖裸鯉被列為《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
為了保護青海湖裸鯉,青海省先后6次封湖育魚并持續至今,此舉在中國魚類資源保護史中尚屬首次。該省從實施封湖育魚到開展增殖放流,再到在環湖地區建成多條過魚通道,為青海湖裸鯉洄游“護航”。2023年底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達到12.03萬噸,青海湖裸鯉從“瀕危”物種降為“易危”。
6月11日,青海湖北岸民眾正在放流青海湖裸鯉。張忠蘋 攝
付生云介紹,青海湖裸鯉規模化增殖放流開始于2002年,起初增殖放流數量為300萬尾。自成立沙柳河增殖放流實驗站和布哈河增殖放流實驗站,年增殖放流數量從剛開始的300萬尾增長至現在的2000萬尾,放流規格由每尾5克增加到每尾10克。
“如今青海湖裸鯉蘊藏量達12.75萬噸,較保護初期增長近49倍,剛察縣累計放流裸鯉幼苗超過2.1億尾,‘半河清水半河魚’的盛景年年如約而至。”青海省海北州剛察縣縣長張啟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