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不斷延伸農家書屋服務功能,讓百姓切實享受文化惠農成果。農家書屋與文明實踐相結合,既“學知識”又“樹新風”,成為培育和涵養文明鄉風的重要抓手;在農家書屋開展特色活動,讓村民愿意看、喜歡來、有收獲。
精準對接村民需求
村民家的拖拉機壞了,在農家書屋滿滿一架技術類書籍里就能找到維修方法;種植戶抓緊春耕生產的同時,到農家書屋“充電”“取經”,獲取農業知識,農家書屋成了村民生產的“好助手”……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高店鎮大峽村的農家書屋寬敞明亮,幾排木質書架井然有序排列,書架上整齊擺放著各類書籍。
“書屋向群眾免費開放,平時我主要負責農家書屋的管理和維護,并勸導借閱人將書籍歸位,確保有借有還、完整歸還。”高店鎮文化干事王正民說。
海東市推行“百姓點單”服務模式,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做好出版物補充更新、檢查驗收等工作,確保圖書選配更具針對性,為群眾提供多樣化圖書服務。
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群科鎮灘北村共有283戶770人,該村黨支部書記馬二布都告訴半月談記者,該村八成以上村民從事“拉面經濟”,有關經營和牛羊養殖的書籍很受歡迎。
書香氛圍日益濃厚
一間書屋,3500余冊書籍,一本冊子,幾十場活動。每逢假日,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年都乎鄉尕沙日村黨支部書記才讓加都會組織村里的大中小學生開展讀書分享活動,并仔細記錄。漸漸地,書屋的知名度、使用率越來越高。
多杰揚本是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哈爾蓋鎮社區黨組織書記,他的另一個身份是鎮文化綜合服務站站長。哈爾蓋鎮轄7個行政村、2個社區,全鎮10400多人包括藏、漢、回等8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7.9%。
多杰揚本在整理書架 李琳海 攝
2015年,哈爾蓋鎮文化站專設了農家書屋。書屋內,琳瑯滿目的書籍整齊陳列,除了閱讀,百姓們還可以在這里下藏棋、排練節目。多杰揚本說,現在哈爾蓋鎮實現書屋全覆蓋,所有的村和社區都有書屋,每個書屋書籍都在1500冊以上。
如今在青海,農(牧)家書屋共建成4169個,書香氛圍日益濃厚,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成為青海各族人民的共同選擇。
農家書屋成為“文化綜合體”
近年來依托藏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尕沙日村積極開展“閱讀+非遺傳承”相關活動,才讓加認為,這些活動有效幫助當地農牧民開闊視野、豐富精神生活。“自身所處的環境是局限的,但是腳步到不了的地方,書籍卻可以帶我們去。”多杰揚本說。
“以翰墨丹青勾勒文明圖景,用典籍書香涵養鄉村氣質。”化隆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馬全成說,農家書屋作為農村文化建設的關鍵堡壘,不僅是夯實鄉村振興的“文化根基”,更是群眾獲取知識、滋養心靈的精神沃野。
初夏,化隆縣群科新區杏花開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城市書屋“聽水書屋”內,居民一邊喝茶,一邊看書。化隆縣圖書館圖書管理員韓玉良介紹,該書屋吸引了附近向東村、工農兵村、灘南村等地的百姓前來休閑閱讀,高峰時每天閱讀者近百人。
馬全成說,相關部門深入偏遠村鎮,在農家書屋舉辦非遺展覽、民俗故事會、科普法治宣傳等活動。2024年開展活動10場次,惠及群眾4500余人次。農家書屋不僅有豐富的文化活動,每逢世界讀書日、賽馬節等節點,哈爾蓋鎮還會依托農家書屋組織支部黨員、團員、社區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希望農家書屋成為人們獲取先進農牧業知識的‘加油站’,為服務群眾、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發揮更大效能。”多杰揚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