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利亞達化工有限公司硼酸生產車間內,結晶罐、原水罐等機器的轟鳴聲不絕于耳,生產線上一片繁忙景象。談及企業發展的現狀,青海利亞達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洪嶺說:“作為專精特新企業,在政府部門的推薦下,我們享受到銀行‘無還本續貸’政策,便捷靈活的同時,促進企業合規發展。目前公司信用貸款額度可達500萬元,資金的充足讓我們敢于‘放手去干’。”“無還本續貸”“信用貸款額度可達500萬元”給予了企業“放手去干”的底氣和硬氣。那這底氣硬氣從何而來呢?來自于青海省為幫助經營主體有效化解融資信貸、要素保障、降本增效、轉型升級等發展難題而出臺的一系列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組合拳”。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是黨和國家一以貫之并將長期堅持的方針政策。一直以來,青海省民營經濟受制于規模小、創新能力不強、市場競爭力弱等影響,面臨諸多發展難題。在戰略部署的理念中,青海省始終以只有民營經濟強、青海經濟才能強,只有民營經濟活力旺盛、青海經濟才能健康發展的初衷,不斷增強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聚焦民營企業發展的難點、堵點和痛點,去年2月,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為進一步推進我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了藍圖;3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同時,組建了民營經濟專責機構,建立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1+N”政策體系。
一直以來,青海省秉持最大限度拓展民營經濟發展空間,最大力度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最大程度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構建了政策支撐、規劃實施、立法保障、統計監測、目標考核“五大體系”,出臺實施了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33條措施,將民營經濟發展列為目標責任(績效)考核重要內容,助推民營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有關部門深入項目建設現場、企業生產一線,協調解決融資、土地、用能等方面困難問題,推動民營經濟在產業“四地”建設中穩中有進、量質齊升。而這些助企惠企政策干預不是替代市場,而是通過改善市場運行條件來釋放民營經濟活力。
在產業“四地”建設的戰略布局下,政策的東風為民營企業搭建了廣闊的發展舞臺,當前,青海省民營經營主體突破55萬戶、增長3.96%,占全部經營主體的94.2%,生力軍作用進一步顯現。同時,截至3月末,民營經濟貸款余額1436.8億元,一季度新增53.7億元;惠及12.48萬經營主體,同比增長19.1%。這表明,青海的助企惠企政策的覆蓋面正在不斷擴大,政策的效能正在持續顯現,強有力的政策舉措正為青海民營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但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青海的民營經濟發展也面臨著重大的考驗與挑戰。
破解發展帶來的難題,需要進一步發揮好惠企政策的導向作用,加強政策制定實施的針對性、組合性、協同性。助企惠企政策不能止于一時一地一策,而應著眼長遠,構建系統化、制度化、可持續的支持體系。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解讀,推動新老政策有效銜接,推動減稅降費等政策直達快享。強化法治保障,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加強協同執法,將職能部門工作重心由“管企業”向“優服務”轉變。及時將民營經濟的“急難愁盼”轉化為政策舉措,走好從“紙面”到“地面”的“最后一公里”,以提振民營經濟發展信心,促進民營經濟做優做強,奮力開創青海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