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修訂后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為新時代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劃定了紅線、明確了方向、立下了鐵規。廣大黨員干部應當以思想自覺引領行動自覺,以制度剛性護航作風轉變,讓勤儉節約之風浸潤機關、溫暖民心。
過緊日子要繃緊思想弦,永葆為民初心。“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節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黨政機關永葆政治本色的根基所在。《條例》開篇即確立“帶頭過緊日子,勤儉辦一切事業”的原則,既是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更是新時代踐行執政為民的必然選擇。廣大黨員干部要繃緊思想弦,通過常態化學習機制,將《條例》納入核心學習課程,以專題研討、案例剖析、情景推演等多元方式,推動過緊日子理念內化于心。算好“三本明賬”:算清政治賬,明晰奢靡之風對黨的執政根基的侵蝕;算準民生賬,牢記每筆財政支出都承載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算透歷史賬,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覺對標革命先輩的艱苦作風。唯有“思想閥門”擰緊了,“行動指針”才能始終對準“節約刻度”,真正把每一分錢都花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刀刃上。
過緊日子要規范行為鏈,力行為民實舉。“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制度貴在執行,行動重在落實。《條例》構建全鏈條規范體系,為過緊日子立下鐵規矩。廣大黨員干部要規范行為鏈,在預算管理上嚴把“三道關口”:嚴把預算編制關,堅決杜絕無預算、超預算支出;嚴把資金使用關,徹底封堵虛列支出、套取資金漏洞;嚴把費用轉嫁關,嚴禁向下級單位、企業或個人轉嫁攤派。要帶頭健全預算績效管理機制,主動參與節約成效考核評價,對預算執行偏差問題及時整改糾偏,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推動黨政機關精打細算。積極配合建立行為糾偏機制,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開展“穿透式”監督檢查,通過參與經費支出專項審計、擔任基層監督聯絡員等方式,織密行為監督網絡,確保每項支出都經得起“民生顯微鏡”的檢驗,讓節省下來的每一分錢都轉化為群眾可感可及的民生溫度。
過緊日子要健全制度網,筑牢為民根基。“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條例》強化監督追責機制,以零容忍態度嚴懲違規違紀行為,彰顯黨中央以制度管權治事的堅定決心。黨政機關要健全制度網,一方面細化操作規范,針對公務卡使用、辦公用房修繕等關鍵領域制定可操作、能落地的實施細則,運用大數據平臺構建經費支出全流程動態監控體系;另一方面完善長效機制,建立“三公”經費彈性調整制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動態優化開支標準,同步健全民生支出清單管理制度,確保財政資源向基層民生領域精準傾斜。更要構建多維監督體系,推動黨內監督與人大監督、審計監督、群眾監督等深度融合,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閉環。唯有織牢制度之網,方能讓勤儉節約化為行動自覺,使為民初心在制度護航下永葆生機,讓緊日子真正成為滋潤民心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