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磨河畔,山水迎客。
9月3日,來自北京、西藏、四川、青海、甘肅和云南等地33家媒體單位的記者相聚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進行為期2天的“遇見阿壩·尋覓寶藏之地馬爾康”大型新聞采訪行動。連日來,記者們用筆記錄一個個動人故事,用鏡頭捕捉寶藏之地阿壩州馬爾康市的人文之韻、山水之美,用心感受阿壩各族兒女用生態發展之美映襯出的時代之美,以民族地區民生事業之興呈現中華民族發展之興的精彩篇章。
9月4日,采訪團走進馬爾康市卓克基,嘉絨藏族民居錯落有致,氣勢宏偉,青石板小路連接著各家各戶,儼然一個世外桃源。卓克基鎮歷史文化悠久,是集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為一體的旅游勝地。
采訪團一行先后來到阿壩州新聞傳媒中心博物館辦公區和阿底辦公區,走進新聞中心、綜藝演播室和新媒體中心等地,參觀交流藏文全媒體融合發展及國際傳播體系建設,以及“美麗阿壩”客戶端建設、“學習強國”阿壩學習平臺運行情況。
“這里先進的設備、專業的團隊,以及他們創新的工作理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拉薩市融媒體中心藏語節目主持人貢丹平措說,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他在這里看到了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也很期待未來的工作當中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
夜幕落下,華燈初上,媒體采風團走進馬爾康市“嘉絨里”文化走廊。嘉絨里,是集吃、住、行、游、購、娛等功能于一體的民族風情街,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游玩。惟妙惟肖的雕塑、潺潺流淌的溪水、高低錯落的房屋相映成趣,干凈整潔的人行道、統一規劃的外觀風貌、各具特色的微景觀相輔相成,組合成這座城市的溫情密碼。豐富的業態,讓昔日的背街小巷實現了華麗轉身,成為了馬爾康的“寬窄巷子”,地標式新名片。
大家在小巷里穿行,用手機或相機記錄美景、見證發展,定格精彩、拍照留念,留下一路的歡聲笑語。
“‘嘉絨里’的建筑風格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上做得很好,漫步在這里,體驗感非常不錯。”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廣播電視臺記者扎西德勒告訴記者。
9月5日,采訪團行進在馬爾康市松崗鎮莫足溝,窗外氣溫20多度,涼爽宜人。
位于莫足溝的莫斯都村有著大渡河上游地區發現的最集中的巖畫遺址。
近年來,馬爾康市松崗鎮黨委政府緊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機遇,積極探索新的發展路徑,以創建“生態文化旅游示范鄉鎮”為目標,創新性推出“區域化黨建”模式,成立聯村綜合黨委,打破了村與村之間的壁壘,開啟了產業發展聯盟新篇章。莫斯都村依托巖畫遺址、高山海子等景點,以“巖畫陳列館”“巖畫寫生長廊”為載體,盤活林草生態資源,以資源入股的方式引進龍頭公司,在保留莫斯都村歷史文脈和淳樸民俗民風的同時,注重山體、河流、水塘、樹木的現場保護,延續生態環境和自然風貌的原生態,打造秘境莫斯都生態主題露營地。
離開莫斯都村,采訪團的記者們又來到松崗鎮、腳木足鄉,通過眼看、腳走、嘴問,了解天府夏繁現代種業園區、林麝產業園區發展、藏香非遺文化基地等發展情況。每到一處,媒體人們都拿出各自的行頭,多形式多角度地記錄了馬爾康的新面貌、新風尚、新變化、新發展。
“在這里民族文化得到了很好地傳承和發揚,尤其是傳統文化中的建筑、飲食、服飾等方面,沒想到他們保護得這么好,傳承得這么好。”西藏廣播電視臺米央說。
帶著好奇和陌生而來,懷揣著激動和希望而去,新聞采訪行動即將結束,大家對馬爾康的整體印象聚焦于“美麗”和“發展”,突出“潛力”和“希望”之中,紛紛表示,將進一步發揮傳播優勢,通過鏡頭和文字,把真實美好的馬爾康傳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