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的牦牛住的是‘集體宿舍’,吃的是科學配比的飼料,還有獸醫定期檢查。”近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牦牛現代產業園區的標準化圈舍前,務工牧民洛澤仁告訴記者,園區統一養殖后,牦牛單頭附加值從散養時的1萬元提升至3萬元左右。
理塘縣地處高寒牧區,過去牧民多為分散放牧,防疫無規程、養殖無標準,牦牛死亡率高、經濟效益低。2021年起,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累計投入援建資金4350萬元,在當地建設牦牛現代產業園區、優質牧草基地和選育場,推廣“統一品種、統一防疫、統一飼料、統一飼養、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六統一”養殖模式,并在園區應用環境數據監測等數字化技術,降低了牦牛的死亡率,也讓飼料損耗降低了5%,逐步改寫“靠天吃飯”的牧業傳統。
此外,圍繞全產業鏈開發,除了傳統的肉、奶制品外,園區還創新研發了公務包、皮偶、潮玩等24款皮具產品和11款牦牛角文創產品,并通過“媽媽樹”工坊技能培訓、文創品牌打造等舉措,帶動當地村民增收。
為打通市場銷路,兩地還牽手搭建全域營銷網絡——開設“塘塘直播間”、在杭州錢塘區設立“塘塘真甄”體驗館……截至目前已累計幫助銷售農副產品突破2億元,有效助力理塘縣農特產品“出山入浙”。
“我們希望通過‘塘塘合作’,讓更多人了解理塘的牦牛產品,也幫助牧民們過上好日子。”理塘縣委常委、副縣長,錢塘區駐理塘縣工作隊隊長傅立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