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阿里地區以“三項舉措”為抓手,不斷凝聚抓黨建促鄉村治理強大合力,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夯實“組織根基”,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阿里地區積極推行“基層干部+網格員+黨員骨干”治理模式,科學劃分網格并跟蹤設立黨支部。實行“1+3”人員梯次配置,建立“五張明白卡”,明確“七大員”職責,著力構建職責明確的鄉村治理工作體系。同時,推行“四議兩公開一監督”“三務公開”制度,定期召開村民大會,進一步提升村級事務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水平。此外,大力實施村級后備干部培育儲備行動,配齊配強村主干及“兩委”成員867人,儲備村級后備干部1225人,配齊鄉村振興專干133人,選派駐村干部626人,為加強村級干部隊伍建設、建強基層戰斗堡壘蓄足“源頭活水”。
聚焦“民生所需”,激活鄉村治理“新動能”。阿里地區建立完善地委班子成員黨建聯系點制度、地縣直和鄉鎮機關黨支部與村(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制度,建立黨員志愿服務隊215個,廣泛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1129場次、解決實際問題831件。同時,以加強風險隱患排查化解為主線,建立“五位一體”聯動機制,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扎實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提升工作,拆除違法違規建筑、功能喪失建筑等977處,治理垃圾、污水等10461.2噸,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5536起,整改占道經營、亂擺攤點等568處,全力提升城鄉環境質量和管理水平。在此基礎上,開展“干部大下訪、矛盾大排查、問題大解決”專項行動,排查化解矛盾糾紛548件,整改安全隱患類問題779個,建立健全矛盾問題辦結回訪機制。
激發“群眾活力”,探索鄉村治理“新路徑”。阿里地區充分發揮黨組織對村級集體經濟的引導、保障、協調、服務功能,用好中央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優惠政策。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建立“一村一策”實施方案147份,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機制,大力實施人才“回巢”計劃,吸引422名大學生返鄉創業。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2023年以來,選派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兩委”干部等260名本土人才到對口支援省份和北京等地學習培訓,同時,依托各類技術學校等平臺,舉辦農牧民專業技能培訓249期7815人次,切實打造一支結構多元、梯次合理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此外,大力推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黨員積分超市管理等制度,引導黨員領辦創辦致富項目,切實推動鄉村治理和農牧民增收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