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安多縣在發展現代養殖業方面,技術、資金不是最大問題。要發展,首先要改變群眾惜殺惜售等傳統思想。讓牦牛產量和質量上去,才能真正把牦牛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在參觀學習中,學習考察團的拉南次仁深有感觸。
在遼中區沈陽宏洋養殖場,學習考察團見證了現代養殖業的“沈陽方案”。在集約化和科學喂養的養殖下,一頭肉牛月均育肥約120斤,養殖10個月重1500—1600斤出欄,與安多傳統放牧養殖模式下牦牛年均育肥不到80斤,養殖8—10年才出欄形成鮮明對比。學習考察團的干部無不感嘆、深思。
為深化對口支援工作,賦能鄉村振興戰略,4月8日至20日,安多縣20名基層干部組成的學習考察團,前往沈陽開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和動物屠宰檢疫技術學習考察活動。
“簡單東西精細化。”在蘇家屯區參觀考察沈陽昊明禽業有限公司時,公司副總裁李閆在被學員問到企業從無到有觀念上需要突破什么時,他樸素的回答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在昊明,僅肉雞屠宰加工就有100多道工序,通過精細化分割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達到效益最大化。
安多縣農科站站長頓珠扎西表示,回去之后要加快辦理屠宰證,讓安多羊肉屠宰和精深加工工作盡快步入正軌,延長“多瑪綿羊”產業鏈,擴大品牌影響力,切實提高經濟效益,讓更多群眾受益。
“后邊外村把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經驗濃縮成可參考借鑒的‘工具包’,特別是‘村黨支部+合作社+特色產業+農戶’的聯農帶農機制,為強化村黨支部領導作用發揮,破解牧區資源、產業分散難題提供了新思路。”安多縣強瑪鎮副鎮長羅布次仁在遼中區茨榆坨街道后邊外村考察時表示。
在村黨支部帶領下,后邊外村整合零散土地,發展特色產業,目前種植、養殖、加工等多種產業遍地開花,全村由三年前負債80余萬元發展到如今村集體固定資產528.9萬元的村集體經濟發展示范村。該村“黨建引領賦能、特色產業富民”的成功經驗讓來自藏北高原的干部深受啟發。
此次考察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得益于沈陽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隊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在援藏隊的統籌協調下,沈陽市委黨校和沈陽市農業農村局傾囊相助,設計“理論+實踐”培訓課程,精心設計考察路線,安排學習考察團分赴遼中區、蘇家屯區、沈北新區、法庫縣4個縣域經濟發展強縣,深入相關畜牧養殖、屠宰、動物疾病防控等企業(單位)和壯大村集體經濟示范村等11個點位進行沉浸式學習。
課堂上,授課教師圍繞課題,立足理論基礎,結合安多實際,抽絲剝繭般地為學員展現理論外衣下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內核,既有沈陽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動案例,又融入安多縣產業發展方向和策略的探討,學員感嘆受益匪淺,直呼“解渴”。與此同時,在村集體經濟考察學習之外,另有2名安多縣農牧技術人員在沈陽市大東區動物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前往各大牛羊屠宰廠全程跟蹤學習屠宰檢疫規程,并實操宰前檢疫、頭蹄、內臟胴體、旋毛蟲、復檢等實驗。
帶著滿滿的“沈陽經驗”歸來后,學習考察團返程后立即著手成果轉化,計劃近期召開交流研討會。安多縣委副書記葛超表示:“這次學習不是簡單的經驗復制,而是在借鑒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充分融合安多發展實際,形成安多壯大村集體經濟良好經驗,推動鄉村振興實現新的突破,為安多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