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22時50分,麗香鐵路當天最后一趟列車駛離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小中甸站,空蕩綿長的鐵道線只剩下“呼呼”的寒風聲,海拔3200米的小中甸站氣溫已低至零下5℃。
站臺上,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昆明北車輛段的3名檢車員頭戴橙色雷鋒帽,整理好工具整裝待發,即將迎接他們的是一場與車輛監測設備的“溫度較量”。
“維修‘天窗’命令下達,時間120分鐘,今晚主要是校對THDS設備測溫精度,一定要確保測溫誤差不超過3℃,現在氣溫只有零下5℃,大家注意保暖。”隨著作業組長趙麗程一聲令下,3名檢車員步履匆匆沿著鐵路線向作業點趕去。
安裝在軌道邊的THDS設備是監測車輛健康的“溫度計”,設備綜合利用光電技術實時采集車輛軸承溫度數據,再通過程序分析判斷車輛“健康狀況”,并及時遠程匯總至調度指揮中心,為消除車輛“疾病”提供科學處置依據,是監測車輛健康的“千里眼”。
23時,趙麗程和工友們到達作業點,他們分工合作,開始對設備進行機械參數測定、測溫探頭定標、電流信號傳輸試驗等工作。寂靜的股道上,他們彎腰、下蹲、匍匐,盡量讓視線與鋼軌平齊保證機械參數測量精度,點點頭燈在軌道間不停晃動,操作工具發出的“叮當”聲格外響亮。
麗香鐵路地處高原,各站點晝夜溫差有近30℃,自然溫差越大對設備測溫穩定性的挑戰越大。趙麗程和工友們要在天窗時間內對設備的100余項全流程參數進行逐一核對調整,確保精確到0.01以上。即使是簡單的螺栓緊固,他們也要用專業扳手準確把握力矩,太緊太松都會影響設備整體性能。由于高原缺氧,不一會趙麗程和工友們的呼吸就變得急促起來,呼出的陣陣熱氣在頭燈的照射下如煙一般散開。
23時30分,檢車員阮卓宇把調整測溫探頭角度的“靶牌”安裝到軌道間,打開設備箱蓋后,他一手用點燃的蚊香模擬熱源,一手拿著扳手仔細調整探頭角度,萬用表的讀數在他的瞳孔中格外顯眼。“探頭角度有1毫米的偏差都可能造成誤探,無法準確監測到車輛軸承熱輻射,調整角度馬虎不得半點。”阮卓宇嚴肅地說道。
24時,小中甸站氣溫降至零下8℃,趙麗程的臉頰被凍得通紅,為了雙手靈活操作,他們只能佩戴很薄的手套,時不時要將凍僵的手搓一搓暖和一下。
麗香鐵路沿線站點冬天下雪是常有的事,為保障雪天探頭不被積雪覆蓋,THDS設備專門在設備箱蓋上設置了融雪裝置,對融雪裝置進行試驗也是作業的重要環節。
“做融雪試驗的時候可以把手放在箱蓋上,10秒鐘手就會變得暖和。”阮卓宇監測著融雪裝置升溫情況,笑著說道。
“在高原缺氧低溫的夜晚作業,有時還會遇上雨雪天氣,確實不容易,但我們的努力能保障設備穩定,讓新技術更好地服務鐵路安全,苦點累點也值得,這樣的工作很有意義。”談到工作感受,趙麗程感慨萬千。
“測溫誤差低于3℃,2、3、4號磁鋼試驗正常,設備保護門開關正常!”距離作業結束5分鐘前,趙麗程再次確認設備狀態。
“收隊!”0時50分,維修小組按計劃順利完成作業,他們的體溫也在緊張的作業中不斷上升,頭頂冒出陣陣熱氣,點點頭燈的光亮隨著腳步聲的漸行漸遠消失在黑夜中。
麗香鐵路開通1年多以來,全線11臺THDS設備“零故障”穩定運行,守護了超1.5萬輛貨車的安全運行。這群檢車員深夜的默默付出,“守護”著云嶺天路的貨暢其流,他們用細心與踏實推動著高原雪山經濟繁榮的滾滾巨輪不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