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薩爾獅龍宮殿、中國格薩爾博物館、《格薩爾》童聲合唱團、《格薩爾》馬背藏戲……作為《格薩爾》文化之鄉,我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充分挖掘《格薩爾》史詩文化,通過建成一批代表果洛文化的坐標性建筑和各類藝術團隊的創辦,在傳承《格薩爾》史詩的同時,將文化資源挖掘轉化為重要的旅游資源。
2008年,果洛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格薩爾文化之鄉”。2014年,文化部批準設立“中國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區”。為此,果洛將《格薩爾》史詩作為地方文化的標志和統領,予以充分挖掘和展示。
特別是近年來,果洛州政府成立了阿尼瑪卿青少年藝術團、《格薩爾》童聲合唱團以及州縣兩級依托群藝館成立的規模不少于50人的7個果洛民間格薩爾藝術團,果洛州范圍內各類格薩爾藝術團不下百家。 “瑪域格薩爾文化旅游節”等所有節慶活動更是離不開《格薩爾》文化的傾情演繹。
此外,在果洛境內關于格薩爾王的風物傳說俯拾即是,特別是以“格薩爾獅龍宮殿”為代表的“史詩空間”形成了果洛傳承史詩文化的又一獨特表達。不遠的將來,獅龍宮殿、中國格薩爾博物館、格薩爾體育館等果洛文化的坐標性建筑將是果洛發展旅游產業的重要支撐。在此基礎上,果洛制定了《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果洛州文化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關于加快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意見》《年保玉則景區重點地塊修建性詳規》《大年保玉則生態旅游圈總體規劃》《青海省年保玉則旅游景區建設性詳細規劃》等,為推動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提供行動指南。
目前,果洛穩步實施的“一縣一品”文化產業初具規模。以《格薩爾》馬背藏戲、班瑪碉樓、阿尼瑪卿神話傳說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珠姆故里、賽馬稱王、拉加藏戲和龍格寺藏文歷算等文化都為果洛的旅游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對此,果洛藏族自治州州長白加扎西說,果洛旅游資源豐富,在貫徹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踐行“四個轉變”的進程中,將探索走一條以格薩爾為名片和標志,實現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之路,這條路將是一條結合了民生、民心、民力的脫貧富民之路,也是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的生態文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