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政策引領下,對繼承和發展西藏傳統禮儀之策創新性提出“藏傳禮儀”新概念,并對其形態結構進行分析,梳理三種結構分類并加以敘述。
關鍵詞:藏傳禮儀 形態結構
禮儀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交往實踐中待人接物、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和傳統,是“修身養性、齊家持國平天下”的基礎,反映一個人的思想覺悟、道德修養、精神面貌和文化教養,更是一個民族和國家公民的素質、社會風貌、文化特色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千百年來,勤勞、勇敢、富有智慧的藏族先輩在天高地闊的世界屋脊上創造了燦爛的高原歷史文明,形成了獨具特色、極具魅力的藏族傳統禮儀文化,并隨藏文化的發展而發展,與我國多民族團結一家親和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而傳播發展,成為世界禮儀文化花園中最驚艷的一朵鮮花,光彩奪目,芳香大地。多元文化并重與融合的今天,藏族傳統禮儀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也將面臨新的存亡挑戰,本文將從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思維的視覺,提出全新的藏傳禮儀新概念,分析其形態結構,并提出體系構建思路。
一、簡述藏傳禮儀新概念
藏傳禮儀的名稱分類
藏傳禮儀是以藏族禮儀文化為根源,以西藏傳統禮儀為樹根,以豐富多彩的禮儀形態結構為枝繁葉茂的桑樹。與它名稱相近的有藏族禮儀、藏族傳統禮儀、西藏傳統禮儀或西藏禮儀等不同的稱謂和概念,各有各的淵源,也有各自的局限,具體分析如下:
藏族禮儀是指藏族人在社會交往實踐中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從字面詞意上理解藏族禮儀只限藏族人在同族或異族間溝通交流所遵循的行為規范,卻忽略了與藏族同根同源、并肩進步的兄弟少數民族門巴族和珞巴族、夏爾巴人以及在文化上交流密切、生活習慣相近的納西族、蒙古族等的禮儀習慣。
西藏傳統禮儀是指西藏人在歷史的社交實踐中表現敬師重友、待人接物、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行為習慣。從詞意上理解西藏傳統禮儀只表達了西藏人在過去歷史上與人溝通交流的行為規范。注重表達傳統的那一份,卻忽略了禮儀文化的發展變遷和充實更新,也忽略了居住在我國青海、四川、云南、甘肅等地藏族同胞的禮儀習慣。
藏族傳統禮儀是指藏族人在過去歷史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和傳統。僅限定藏族人過去的禮儀習慣,限定了其發展空間(族群)和發展時間段,忽視了禮儀文化充實更新。
西藏禮儀是指西藏人在長期的社會交往實踐中待人接物方面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從詞意上理解,西藏禮儀僅限定西藏或藏區,卻忽視了歷史上非藏族的藏文化區域,如鄰國的尼泊爾、不丹等地。
藏傳禮儀新概念
綜上所述,結合藏文化分布區域、發展趨勢以及禮儀文化發展特性,筆者以多年學習研究西藏禮儀文化而創新性提出“藏傳禮儀”新概念。藏傳禮儀:“藏”即指藏族,西藏,中國藏地,也指藏文化和藏文化發展區域;“傳”指傳統和傳承、傳播的意思,藏傳禮儀是藏族先輩在長期社會交往實踐中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并隨著藏文化的傳播而不斷擴散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演變更新,隨著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交融交流而不斷充實升級的禮儀文化。
“藏傳禮儀”概括起來是指由藏族先輩在千年的生產生活和社會交往實踐中創造、積淀,并隨藏文化發展而不斷充實演變更新的禮儀文化。它既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是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藏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我們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傳播藏傳禮儀是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藏族傳統禮儀與時俱進的體現,更是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重要舉措。
二、藏傳禮儀形態結構分析
藏傳禮儀呈三層蛋體結構
禮儀作為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個體或集體互為表示尊重、重視、友好的行為規范。藏傳禮儀在實踐過程中從表現形式和表示方法上可以劃分為身語意三層形態,構成蛋體結構。倘若將藏傳禮儀比作一只漂亮的雞蛋,首先,其色彩斑斕的蛋殼是藏傳禮儀形態身(身體)的部分,主要指的是人們在生產生活、社會交往實踐中的儀容儀表、禮貌禮節、舉止儀態、肢體語言以及有形物質所表現的操作規范和表示尊重、重視、友好態度的行為規范。
其次,其蛋幔好比藏傳禮儀形態語(語言)的部分,主要指的是以藏語敬語為主的交際用語規范,藏語敬語詞匯量絕對世界第一,代表西藏語言的高度文明,幾乎每一個詞語都可配譯敬語,甚至很多詞語根據敬崇程度不同或社會等級不同可以配用三組等級差異的敬語詞,藏語敬語詞匯相當豐富,十分優美,定是聽覺的盛宴。
最后,其核心蛋黃是藏傳禮儀形態意(意識、意念)的部分,主要指的是在待人接物方面的情感源泉,涵蓋一個人的思維意識、道德觀念、價值理念、理想信念。藏傳佛教、英雄格薩爾王傳說、八大傳統藏戲、天文歷算、藏醫藥學等西藏優秀傳統文化以及西藏農耕文明和畜牧文明的精髓是藏傳禮儀的主要指導思想。
藏傳禮儀呈八瓣蓮花結構
藏族禮儀和西藏禮儀作為藏傳禮儀的根基和軀體,具有悠久的歷史,其內容豐富多彩、表現形式多樣,由于西藏地域遼闊,藏文化傳播區域廣泛,其禮儀文化門類齊全,區域差異顯著,呈現出獨特的民族和區域特色,彰顯出獨特文化魅力。
根據藏族禮儀的理論體系和表現形態、呈現形式,藏傳禮儀可劃分為形象禮儀、家庭禮儀、人生禮儀、社交禮儀、教學禮儀、宗教禮儀、民俗禮儀、服務禮儀八個不同形態,呈八瓣蓮花結構。
形象禮儀是以藏族先輩共有的審美價值和藏傳佛教的價值理念為宗旨,人們在社會交往和生產生活過程中社會個體的外在審美要求和形象規范。主要是人們在社交活動中的容貌修飾習慣,包括儀容儀表禮儀、儀態舉止禮儀、穿衣打扮禮儀、妝容發型禮儀等,其基本原則為純凈、淳樸、肅靜的表現形式。
家庭禮儀是藏傳禮儀的閃光點之一,是家庭成員在追求和睦相處、幸福生活中一個人的衣食住行具體的行為規范。主要是在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長輩,關愛兄弟姐妹,禮待親戚朋友,夫妻相敬和睦等情感之理和言行習慣,包括家庭稱謂禮儀、成員禮儀、待客禮儀、家庭儀式禮儀等,其理論體系相當完整。
人生禮儀是藏族人根據藏傳佛教為主的藏文化倫理精神,一個人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等人生進程的各階段的習俗規范,主要是誕生、命名、成人、結婚、生病、喪葬以及各種事業推進中儀式程序和操作規范,包括出生禮儀、婚姻禮儀、喪葬禮儀等,其基本原則為因緣輪回、慈愛人性的處世之道。
社交禮儀是在社會交往和參加各類社會生產活動中表示尊重、重視、友好的具體行為規范,主要是個體在社會交際中言談舉止、禮貌禮節的思想修養和行為習慣,包括問候禮儀、交談禮儀、探望禮儀、饋贈禮儀等等,其基本原則為善良、真誠、平等、尊敬。
學校禮儀是在西藏傳統教學禮儀經驗中汲取智慧,學生在校園生活和學習成長過程中所遵循的行為規范,主要是在校園中師生共處、同學共處以及各類集會和學習活動的具體要求,包括課堂禮儀、校園禮儀、學生禮儀、集會禮儀、課外活動禮儀等,其基本原則為尊敬、友善、向上。
宗教禮儀是藏傳佛教所倡導健康文明、向善向上的宗教活動中信徒們所要遵循的行為規范。主要是信奉佛教真理、皈依三寶和禮敬佛菩薩護法神等世俗信徒信仰習慣,包括朝佛禮儀、供養禮儀、轉經禮儀、祈禱禮儀等,其主要原則為自由、自覺、虔誠、敬重。
民俗禮儀是西藏傳統農耕畜牧生產活動和各類傳統節慶活動的儀式流程和行為規范。主要是耕作生產、畜牧養殖、建筑勞作、過年過節、婚慶喪葬等操辦習慣,包括節慶禮儀、生產禮儀、房宴禮儀、慰問禮儀等,其基本原則為歡喜、自律、真誠。
服務禮儀是引用藏族傳統禮儀精髓在西藏傳統農牧生產勞動為基礎的社會服務事業中,服務人員在從事服務活動的行為規范。主要是經商活動、教育醫療服務,旅游服務與社會公共服務等通用言行習慣。包括服務意識、禮貌用語禮儀、行業用語規范、儀表裝飾禮儀、接待禮儀、宴會禮儀、會務禮儀、商務禮儀等,其基本原則為熱情、規范、利索。
藏傳禮儀呈千葉樹結構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禮儀文化底蘊深厚,在我國56個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都十分注重講究禮貌,其中藏族的禮節更加豐富多彩,使用廣泛,無論男女老少大小事情處處都是禮節的呈現,時時刻刻人人都在以禮相待,禮貌氛圍十分濃厚,禮儀氣象萬千,禮貌禮節形態茂密繁多、燦爛輝煌。藏傳禮儀以悠久的歷史、厚重的禮儀理論體系,以及豐富多樣、獨具特色的禮貌禮節,構成一棵既有承載年輪,又充滿生機的大桑樹,枝繁葉茂,十分健壯,禮儀形態呈現出美麗的千葉樹結構。
三、藏傳禮儀ISO體系建設的思考
深挖修飾,取精用宏
深入挖掘西藏民間禮儀文化,深入學習研究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從中不斷提取精髓和營養,將認真分析研究民族民間禮儀文化的骨肉血脈,并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遴選方法,將不斷繼承和弘揚藏傳禮儀。
規范量化,推進標準
西藏禮儀文化是千百年來西藏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它自然帶有歷史的塵埃和封建階級的思想氣味,藏傳禮儀將根據現代社會文明發展和國際禮儀文化發展形式,將各類藏族禮貌禮節進行進一步的規范,對禮貌用語進行適度量化,對儀容儀表的審美理念再度磨合,特別是對一些儀態和舉止制定標準化研究。
與時俱進,活態傳承
藏族傳統禮儀獨具特色,極具魅力,禮儀文化歷史久遠、豐富多彩、形態萬千,是十分珍貴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代年輕人有義務將同民族血脈延續和文化發展、文明進步聯系在一起,將進一步傳承傳播,使得傳統禮儀與時俱進、活態傳承。
(本文系西藏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課題“藏傳禮儀ISO培訓服務項目開發與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XZJKY61607。作者系拉薩市第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