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久久精品_特片网久久_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_亚洲第一黄色网_羞羞电影网_免费黄色大片网站

中國藏族網通

從文昌神到阿尼尤拉:一位道教神靈在雪域藏地的本土化考察

來源 : 宗教學研究,2015年第1期    作者 : 看本加    發布時間 : 2020-03-18
字體 :

1.jpg

作者簡介 看本加,西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

文昌神,亦稱為文昌帝君,是道教神靈,在漢族地區被廣泛信仰和崇拜。在道教中,文昌神是主管人間祿籍之神,成為眾多文人士子的崇奉對象,也得到老百姓的廣泛信仰。

據筆者實地調查發現,在安多的部分藏區普遍信仰道教神靈文昌神。在安多藏區,稱文昌神為“阿尼尤拉”。“阿尼”意為“爺爺”或“男祖父”,一般是對老年人的尊稱?!坝壤币鉃榈胤奖Wo神或地域守護神。藏語“尤拉”是藏族對地方保護神的總稱,而非某一神靈的名稱。在安多藏區,稱呼地方保護神時一般在其名稱前冠以“阿尼”,表示敬意。我們分析文昌神的這一藏語稱謂,可以看出其蘊含的兩層文化含義:一,從“尤拉”即地方神這一稱謂中發現,當地藏族民眾視文昌神為地方保護神,把他納入地方保護神靈體系之中;二,稱文昌神為“阿尼”(即祖父),體現了藏族民眾非常尊敬、崇拜他,視其為“阿尼”,在一定意義上是當作祖先的象征來看待。此神在安多藏區的傳播過程中,不僅以本土化的方式融合到藏族文化之中,而且整合了多種不同形態的文化,成為多元文化融合的典型個案。

一、文昌神在藏地的本土化

文昌神作為道教神靈之一,傳播到安多藏區后,與藏傳佛教巧妙融合,并以藏族傳統文化的面相和符號在藏民族中流傳。藏族民間以文化的本土化路徑,有選擇地對道教文化進行了藏傳佛教化改造。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將道教神靈接納為藏傳佛教神靈體系之中。在藏區,有許多地方保護神,它以山神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在西藏,任何一座山峰都被認為有神靈居于其上。在藏區,關帝以護法神、戰神和財神的形象展現在藏族民眾面前,因此藏族民眾就給關帝起了一個恰如其分的藏族名字“格薩爾杰布”,當然民眾無需引經據典考證關帝與格薩爾的歷史淵源,只是兩者相似、功能相同,并且能以自己熟悉的英雄形象格薩爾對待、接納陌生的關帝即可。同樣的道理,陌生的文昌神出現在藏族民眾前,人們起了一個既恰當又易記的藏族名字“阿尼尤拉”,如此,藏族民眾很容易接受這位陌生的異地神靈。

地方保護神離藏族民眾的生產生活最近,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此,將文昌神作為地方保護神,更容易得到普通百姓的了解和崇拜而沒有陌生感。在藏區的這種定位,加劇了道教神靈藏族化的進程。據《蓮花生大師本生傳》記載,在藏傳佛教前弘期修建桑耶寺時,赤松德贊王邀請蓮花生大師前來吐蕃扶正壓邪、降妖除魔,以便為創建佛教道場,弘揚佛法鼎立相助。蓮花生大師一踏上雪域藏土,就遭到了以吐蕃十二丹瑪(女仙)為首的千千萬萬妖魔鬼怪的阻截,但都被蓮花生一一降伏。并在雅魯藏布江畔的海保日山上,召集了當時吐蕃境內的所有山神妖魔,命令“非人二十一居士,永寧地母十二尊,雪山崖苯之神鬼、食香、瓶腹鬼、龍王和夜叉、八大曜星、二十八星宿,各從山谷與河水中打撈搬出土石來”,遵照佛陀的十善法行事,協助赤松德贊創建佛寺。這些山神妖怪不敢違背,各個應允奉行,后被蓮花生收伏,成為佛教的護法神。這些充斥著神話氣味的史料說明:蓮花生大師為了讓陌生的佛教以熟悉的面孔出現在藏族人的眼前,把藏族地區流行的山神、鬼怪、妖魔以及祭祀它們的儀軌、制度統統納入了佛教的龐大體系之中,使之成為佛教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加速了佛教藏族化的進程。對關公的認可和改造,與其他藏傳佛教大師們改造高原土著神靈為佛教護法神的模式基本上是相同的。這一方面表現出藏傳佛教的一種博大、寬容和融合精神,即藏傳佛教的神靈體系中,并不排斥那些影響巨大的原始的地方神靈、由人的冤魂而變成的贊神,以及其他民族的地方神,只是僅僅要做的是對這些神靈按佛教思想加以改造,凈化其精神中的惡的一面,使其止惡行善,服務于佛教,成為佛教的護法神。文昌神也是在這種文化發展模式的影響下,自然而然地成為安多藏區的地方保護神。

歷史上,文昌神既是儒釋道三教尊奉的大神,又是四川梓潼的地方保護神,其職能是一位文神。在安多藏區,藏族民眾稱他為“阿尼尤拉”,認為是黑文殊菩薩的化身,是安多藏族部分區域的地方保護神。形成了文昌神→梓潼地方神→道教→文神;阿尼尤拉→藏區地方神→藏傳佛教→黑文殊菩薩的結構體系。這種恰如其分的稱謂和功能上的相似點,涵蓋了文昌神和阿尼尤拉的基本特征,這種比附和轉化達到了契合無間的程度。

2.jpg

其次,對神靈形象的改造。在安多藏區,文昌神形象的塑造與道教神靈迥然不同,直接受到了藏傳佛教神靈的影響,甚至成為藏傳佛教神靈的翻版。文昌神身著藏族服飾,形貌酷似藏傳佛教神靈。有些文昌神的形象與蓮花生大師一模一樣。這種文化的發展模式,在藏族歷史上是有先例可循的。佛教在藏地的本土化過程中也選擇了對神靈形象改造的方式。據《賢者喜宴》載:贊普等在商議修建桑耶寺時,“雕塑佛像的工匠說:‘印度、漢地之中選哪國風光修建?’堪布寂護說:‘佛法出自印度,故按印度風格修建?!澠照f:‘若按照吐蕃風格修建,對喜好苯教的吐蕃民眾轉而信奉佛教有好處,所以按吐蕃風格雕塑佛像?!@樣便召集全體蕃民,按照吐蕃風格雕塑,雕塑吐蕃人形象。找模型時召集蕃民,從中選出了體形較好的庫·達察為模特,修建阿利葉巴洛州喀熱薩波尼;以塘桑達倫為模型,右造六字真言;以瑪桑貢為模型,雕造馬頭明王門警;以天女形象的窈窕婦女覺熱王妃拉布曼為模型,右塑度母像;以覺熱妃為模型,左造具光佛母像”。這段話表明,道教與佛教在藏區的本土化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藏族群眾用自己熟悉的格薩爾的形象來對待、接納關帝信仰,而且這一文化現象被藏族高僧智者和能工巧匠升華、提煉后塑造成藏式關公形象,即格薩爾化的關帝塑像。以藏族本土的文化資源來連類、比附內地的儒釋道文化,以此為思想鋪墊,讓藏人接受關帝信仰。這表現了藏族人民接受、融合外來文化的一種方式和路徑,這也是異質文化本土化的一個規律。文昌神在安多藏區的本土化頗具典型性。

第三,道教信仰和儀式的藏族化。文昌信仰傳播到安多藏區后,藏傳佛教高僧將其供奉為護法神,撰寫了各種祈愿文、酬補經和占卜書。筆者在田野調查期間搜集了十幾種不同版本的祈愿文。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以下幾篇:

1.《酬補祈供上神尤拉法》,作者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1617-1682)。

2.《赤噶尤拉祭祀文》,作者嘉木樣二世晉美旺布(1728-1791),為拉卜楞寺寺主。

3.《祭祀、會供瑜珈厲神赤噶尤拉法·圓滿時之祥云》、《禱祀、佑護佛法眾戰神之王—厲神尤拉·新圓滿時之祥云》,作者阿嘉洛桑加央嘉措(1767-1816),為塔爾寺寺主。

4.《大神赤噶尤拉現觀懺悔、禮贊、敦請儀軌·如意至寶》,作者堪欽格敦嘉措(1679-1765),為隆務寺高僧。

5.《大神尤拉祭祀文》,作者色康巴洛桑丹增嘉措(1780-1848),是夏瓊寺高僧。

在安多藏區,每新建一座文昌廟,就要請藏傳佛教高僧為其開光加持。普通僧人經常念誦各種文昌經文,從事文昌信仰方面的宗教法事和儀軌。一般信徒按藏傳佛教的儀式祭祀、祈禱文昌神,并且在藏傳佛教的羌姆和唐卡中也出現了文昌神的形象。

3.jpg

在儀式的藏族化方面,以安多藏區的貴德六月會最為典型。文昌神信仰在藏族地區傳播的過程中,漢地的文昌迎神會也以六月會的面孔出現在藏族人的生活中。比較這兩種儀式,就會發現整個儀式的過程基本相似。只是舉行的時間、服飾、道具等細節方面有所不同。而且在六月會的儀式中添加了許多藏傳佛教文化的因子。這種嫁接移植,巧妙地吸收外來文化的方式,使漢地的文昌神儀式藏族化、藏傳佛教化了,也豐富了藏文化。也就是說,文昌神信仰的兩個基本范疇,即信仰和儀式,都是在藏傳佛教的影響下得到了當地民眾的信仰,并且在日常的宗教生活中付諸于實踐。

文昌信仰在安多藏區的傳播過程中,與藏傳佛教文化從開始的沖突、碰撞,逐步地相互采借和吸收,到最后的重構與整合,實現了道教神靈的藏族化。在安多藏區,道教吸收、采借、仿照佛教的話語系統、經典文本、神靈體系、寺院道場、儀軌制度等文化事項,從而實現了比較徹底的本土化。這不僅是人類文化發展的規律,也是藏族對待外來文化的一種姿態和范式。

文昌信仰在安多藏區進行本土化的同時,也選擇性地保留了道教的部分信仰特征和儀式過程。如果從形式到內容不加任何改變,就不可能得到當地信仰藏傳佛教的廣大藏族老百姓的接納和信奉。沒有當地老百姓的接納、煨桑、抽簽算卦、頂禮膜拜,就很難談得上漢地道教信仰真正傳播到藏族地區,也很難保證在廣大藏族人民心中流傳至今。

二、阿尼尤拉——多元文化整合的

典型個案

文化整合實際上是不同的文化重新組合。原來淵源不同、性質不同以及目標取向、價值取向不同的文化,經過相互接近、彼此協調,在內容與形式、性質與功能以及價值取向、目標取向等方面不斷被修正、發生變化,特別是為共同適應社會的需要,往往漸漸融合,組成新的文化體系。文昌神在安多藏區傳播的過程中,與藏傳佛教、苯教、地域文化進行了廣泛的互動和調適,并逐漸整合為一種新的文化體系,顯示出了多元文化整合的特征。

(一)神靈形象的整合

4.jpg

在安多藏區,文昌神的形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根據田野調查資料,文昌神的形象大致可分為:藏式、漢藏合壁式和漢式,其中漢藏合壁式最為常見。漢藏合壁式文昌神的相貌基本未變,但身穿藏式袈裟、頭戴皮帽、手持藏傳佛教法器等,頗具藏族特色。關于文昌神的形象,在藏傳佛教大師的筆下是這樣描述的:金臉厲神尤拉,神情莊嚴,華麗而矜驕,兩手扶膝,上身著黃色披風和錦緞美衣,漢式裝扮,腳穿漢式黑鞋。座于金榻,姿態優美。意之化身厲神翰巴尤拉身姿白里透紅,威嚴而憤怒,右手高舉閃火花的劍,左手握繩套和敵人的心臟;腰間掛裝滿箭的箭袋和豹皮弓袋;上身著黃色披風和錦緞神衣,腳穿漢式黑色粒皮鞋;騎瞬間轉三千世界的白騾飛翅,在其上空的白云間,有父羅剎和母龍女的裝扮者,座于有蛇之水的坐墊;右邊是翰巴梓潼,左邊是翰巴拉果;前面是四位大臣;周圍是干事十二日郎,侍從三十,屠夫一千,另無數化身圍繞。顯然是一副佛道融合的眾神圖。

5.jpg

文昌神的屬神魁星,藏語稱為翰巴梓潼,這個名字就是漢藏合壁式的??堑男蜗?,在藏文化的影響下,儼然一副藏傳佛教神靈的模樣。翰巴梓潼一身黑色或黑色,生有一面、三眼(有的是雙眼)、二手。他的右手高舉毛筆,左手呈于胸前,持一本長條經書。面孔呈怒相,眼睛大而圓,張著大嘴,獠牙齜露,頭發直立,呈紅色,有骷髏頭冠。兩耳佩帶大耳環,戴有白色或黃色項鏈。胸前掛一塊銅制的胸鏡,胸鏡的中央寫有“宏”字。右腳踩一只鰲頭,左腿朝后翹起。而道教的魁星右手高舉朱筆,左手執“富貴花”,右腳直立鰲頭,左腿朝后翹起??浅喟l怒目,面部兇惡猙獰,青面獠牙,上身著紅色短披,胸前挽結,下體著紅色短褲,胸、腹、腿裸露,肌筋暴脹。藍色風帶從頭頂飛繞腳下,大鰲尾部有騰起的海浪和五色祥云,右膝蓋上為方孔金錢。比較兩者,容易發現魁星塑像整合的過程。

6.jpg

(二)廟宇建筑風格的整合

根據實地調查的資料,安多藏區的文昌廟一般由獨立的文昌廟、與佛教寺院合建的廟宇、與瑪尼康等合建的廟宇和神廟等四種形式組成。其中,獨立的文昌廟的建筑風格漢藏融合,頗具特色。

貴德文昌宮是安多藏區規模最大、時間最早的文昌廟,其建筑主體具有道教道觀的特征,而且與文昌祖庭——四川綿陽七曲山大廟非常相似。筆者與其廟管訪談時了解到,他們曾經兩次去過七曲山大廟,并詳細了解建筑風格,貴德文昌宮是仿照七曲山大廟修建的。雖然是模仿,但沒有全盤復制,而是加入了許多藏文化特質,如經幡、金頂、煨桑臺等。熱貢地區隆務鎮的蘇乎日村建有一座神廟,稱為“諸金剛降魔神殿”。其中有文昌神、關帝、二郎神及其他守護神。神殿位于蘇乎日村中央,兩層,綠色琉璃瓦,藏傳佛教的特色不明顯。據村里的老人講,這座神殿主要供奉文昌神,因此神殿也頗具漢式建筑風格。一層為地方神或地域守護神,樓上是藏傳佛教諸神靈。

關于文昌宮的建筑特點,在藏文祈愿文中寫到:祭祀位于緩緩流淌的大河之濱、位于巴則雪山之巔、位于果拉斗拉溝的匯合處、位于八部神殿的上空、位于白色宮殿之內、位于藍磚青瓦的寶座、位于翠綠色宮殿的、赤噶翰巴之王——阿尼尤拉!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佛教大師筆下的文昌宮也具有漢藏文化結合的建筑風格。

7.jpg

(三)多元祭祀儀式的整合

在安多藏區,不僅文昌神的形象發生了巨大變化,而且祭祀儀式也整合了多種文化的因素。安多藏區的道教信仰是與苯教和藏傳佛教相整合的產物,人們對它的信仰和祭祀,也采用了佛苯結合的方式。在這方面,以文昌神的煨桑儀式最為典型。在安多藏區,既有煨桑,又有葷祭和素祭。有些地方還要燒漢族的黃裱紙。在藏文祈愿文中也有相關的描述,依照漢族習俗,供有畫紋的黃紙錢、金銀的馬蹄模具、各種香、燒紙祭箭、燭火等。由此可見,文昌神傳播到安多藏區后,祭祀活動吸收了苯教和藏傳佛教的祭祀儀式,整合成了全新的多元的祭祀儀式。

文昌神信仰儀式還吸收了苯教的降神儀式、藏傳佛教的放生儀式和羌姆等宗教儀軌。安多藏區的貴德六月會是以文昌神和二郎神為祭祀神靈,于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二日,在貴德縣城附近黃河之濱舉行的集體性宗教節日。其儀式活動的服裝、道具,及其儀式過程與漢地舉行文昌神的儀式——迎神會如出一轍。只是在貴德地區,六月會的儀式具有多元文化整合的特征。迎文昌神的全體人員著道士服,代表著道教文化,而迎二郎神的人員卻穿著藏服,代表著藏文化。這兩者結合到一起,便形成了佛道、漢藏融合、頗具多元文化特色的六月會。

對熱貢地區的六月會而言,其儀式更具多元性。不僅文昌神、關帝、二郎神等道教神靈和一些地方保護神是主角,而且冶道教、薩滿教、苯教、藏傳佛教等多種宗教的祭祀儀式為一體,從而形成多元文化共存、多種儀式并行不悖的宗教文化場景。

8.jpg

(四)多元供奉體系的整合

在安多藏區,文昌廟宇的供奉體系,具有多元整合的特征。如貴德文昌宮,其內神靈眾多,名目繁雜。供奉有佛教、道教、苯教和民間崇拜的神靈。如佛陀、馬頭明王、黑文殊菩薩、火神、牛王等藏傳佛教神靈;文昌神及其屬神、城隍爺、王母娘娘、關公、趙公明等道教神靈;阿米加堂、八扎爺等地方神靈;護法神翰巴拉果(羊師大將)、山神等苯教神靈。還有十世班禪大師和其他一些藏傳佛教高僧的唐卡和照片。形成了共同供奉佛、道、民間神靈的供奉體系。他們同處一廟,有的同處一殿,和諧相處,共同佑護著當地的山山水水和一方民眾,表現出多元供奉體系的特征。

在安多藏區,一些文昌廟和佛教寺院合建在一起,形成了藏傳佛教和文昌神并存的特殊神靈供奉體系。化隆的卡夏德寺由文昌神殿、護法神殿和卡夏德佛塔三部分組成。其中,文昌神殿內供奉有主神文昌神及伴神翰巴梓潼和翰巴拉果,殿門外側是諸葛亮、關羽等四位大將的壁畫。還有兩位當地的地域守護神的壁畫。護法神殿內主要是宗喀巴三師徒、六手大黑護法神、馬頭明王、大威德金剛等護法。卡夏德塔的塔底四周都建有佛堂和轉經筒,主要供奉有佛陀、觀世音菩薩、色康巴活佛等。可見,多元的神靈供奉體系是藏區文昌廟宇的基本特征。這種體系,顯示出藏傳佛教神靈和道教神靈并行不悖,和睦相處的原則。

通過考察道教神靈文昌神在安多藏區的本土化過程,可以得出如下啟示:文昌信仰在安多部分藏區的形成與發展,體現了藏族文化自信與寬容的氣度。文昌神信仰延續、傳承了藏族歷史上接納和吸收外來文化的模式,充分印證了藏族文化的包容性和不斷吸收新文化的勇氣,這對于探討藏族文化的輸出與輸入,如何繼承傳統文化和應對外來文化,如何處理傳統與現代的關系等問題,具有很大的啟迪和借鑒意義。

原標題:從文昌神到阿尼尤拉——一位道教神靈在雪域藏地的本土化考察

編輯 : 仁增才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这里精品 | 免费黄色大片 | 国产视频亚洲精品 | 成人免费激情视频 | 色免费在线视频 | 91黄色在线观看 | 激情五月综合 |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激情网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毛片软件 | 99久久99 | 国产一区精品在线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 毛片高清 | 国产区精品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大片 |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 | 欧美精品videosex极品 | 欧美日本韩国 | 手机av在线不卡 | 91网站在线看 | 日韩和欧美的一区二区 | a级特级毛片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国产精品视频1区2区3区 | 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看全黄大色黄大片美女爽一次 | 久久久久久久一区 |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 国产精品片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 | 国内av网站 | 日韩免费一区 | 日韩2区 | 免费黄色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