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莫(無)鹽,水一般;人莫(無)茶,鬼一般。”這是青海人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順口溜。因為食用較多的肉食和高蛋白質膽固醇的奶食品,消食去膩的茶葉成為青海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然而,作為茶葉消費大省,“不產茶”一直都是當地的一個難言之隱。
(圖片來源果洛州政府網)
再續前緣 唐宋時期,青海牧民用“藏雪茶”換取日用品,使之在中原地帶風靡一時,2012年班瑪縣與藏雪茶再續前緣。
不過,這種尷尬的局面正在改變。近年來,藏雪茶產業正在以不可抵擋之勢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迅速崛起。
跨越千年,再續前緣
班瑪縣,位于青海省東南部,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由于地廣人稀,群眾居住分散,交通落后,信息閉塞,這里不僅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還是四省藏區的特殊貧困縣。有數據顯示,2015年該縣共有13個貧困村1945戶8047名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高達32.8%。不過,這里海拔3000—3500米,氣候溫潤、水質優良,非常適宜藏雪茶生長。
據《果洛宗史》記載,唐宋時期,青海牧民用“藏雪茶”換取日用品,使之在中原地帶風靡一時,班瑪縣的“賽西古道”就是運茶的通道。后來由于種種原因,“藏雪茶”在歷史中銷聲匿跡,也由此才逐漸有了“青海不產茶”的說法。
班瑪縣與藏雪茶再續前緣,可以追溯到2012年。燈塔鄉班前村黨支部書記尕瑪求是個土生土長的班瑪人,2012年在廣西考察學習,喝到一種當地的茶葉,發現和自己家鄉老百姓常喝的茶葉很像,“我們那里山上也有大片野生的藏茶,平時家家戶戶都會采一些自家喝,只是量不多,也談不上發酵,茶樹野生野長沒人管,更不要說賣錢了。”
尕瑪求一回到村里,就開始帶領大家采摘藏茶,銷售成功后,種植藏茶的人也隨之多了起來,名氣也慢慢傳了出來。
同年,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要求包括班瑪縣等22個縣市,每縣建成一至兩個規模較大、效益較好、帶動力強的林下經濟示范基地,逐步形成有青海特色的林下產業發展格局,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班瑪縣的歷史上,從未有過林下產業,如何實現“零”的突破,班瑪縣委縣政府將目光鎖定在了藏雪茶身上。
“藏雪茶作為藏茶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是我們為數不多的特色產業。發展藏雪茶,既能把藏茶這個古老的飲茶文化傳承下去,還能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據果洛州委常委、班瑪縣委書記夏吾杰介紹,為把野生藏茶事業做大做強,班瑪縣委縣政府把它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并組織相關人員和農牧民到四川省爐霍縣藏茶種植基地學習取經。隨后,又專門邀請國家林業局高級工程師來班瑪實地考察指導野生藏茶發展。
“藏雪茶由生長在青藏高原的兩種高山海棠——花葉海棠和變葉海棠的嫩葉加工制成。經研究檢測,藏雪茶富含茶多酚、多種維生素、類黃酮等營養元素,具有三降四抗的作用,即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和抗衰老、抗病毒、抗腫瘤、抗氧化,對提高人體免疫力、延年益壽等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功能。”班瑪縣不僅產茶,而且產好茶。
(圖片來源果洛州政府網)
美了山村,富了鄉親
2014年,按照“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區域、優先發展”的原則,班瑪縣確立了大力發展藏茶產業的戰略思路,在青海省林業廳支持下,在燈塔鄉開始了青海歷史上首次規模化人工種植茶葉的嘗試并取得成功,逐步在全縣推廣。
2015年,青海省確定了“建立班瑪縣藏茶種植、加工示范基地,逐步擴大種植規模”的目標。班瑪縣成立藏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按照《班瑪縣藏茶基地建設與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繼續擴大藏茶種植規模,在亞爾堂鄉、賽來塘鎮和燈塔鄉人工種植藏雪茶530公頃,形成了瑪柯河兩岸長100公里的班瑪縣首個藏茶生產基地。
數據顯示,2014—2019年班瑪當地共種植藏雪茶1.85萬畝,建成了青海首條藏茶加工生產線。同時,班瑪藏雪茶榮獲了2018中國(上海)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2018中國(東北亞)森林博覽會金獎等殊榮,實現了從“藏在深閨人未識”到“撩開面紗驚八方”的逆襲。
班瑪藏雪茶不僅拓寬了產業發展渠道,還帶動了當地牧民群眾脫貧致富。在賽來塘鎮、江日堂鄉、亞爾堂鄉、燈塔鄉,以藏雪茶為主導產業,成立了班瑪縣藏雪茶有限責任公司,將四個鄉鎮貧困戶組織起來,整合土地資源,種植藏雪茶1.5萬畝,年產藏雪茶35噸,盈利1000余萬元,貧困戶利用山場土地多種經營,由政府出資負責藏雪茶種植,農牧戶統一經營管理,農戶采茶后由企業統一收購和銷售,采茶收益由農戶直接獲得,企業還吸收部分貧困戶到茶廠季節性務工,賺取勞務工資。
曲吉是燈塔鄉班前村的一位貧困戶,丈夫才讓應殘疾喪失了勞動能力,一家五口的生活全靠她一人打零工維持。不過,自從幾年前開始參與縣里組織的采茶、種茶工作,他們一家的生活發生了巨變。“原來主要是采挖蟲草、貝母補貼家用,辛苦幾個月,所得收入也僅夠日常開銷。現在完全不一樣了。2019年,僅種茶、采茶就掙了1萬元左右。”
(圖片來源果洛州政府網)
借力電商,振翅高飛
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2019年6月,“班瑪藏雪茶官方企業店”在淘寶上線,讓班瑪藏雪茶在商超等傳統渠道之外有了一條走出高原的新渠道。
不過,上線幾個月,線上銷售的情況并不理想,店鋪評級兩顆紅心,銷量為4。
夏吾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打響品牌,擴大銷量,他甚至把自己“逼”成了一個“微商書記”,每天在朋友圈發信息推銷藏雪茶,但銷量仍是不見起色。
2019年“雙十一”剛過,班瑪縣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阿里巴巴鄉村事業部的興農脫貧團隊。夏吾杰以及多位縣領導和阿里的專家們連夜見面交流,傾聽建議。
阿里巴巴集團鄉村事業部運營專家李翔對此次班瑪考察感觸頗深,他告訴記者,他們團隊之所以不遠千里來到這里,就是因為非常看好藏雪茶這個項目,它不僅具有較強的保健功能,也符合當下內地消費者對原生態、綠色無污染產品的青睞。不過,落后的倉儲、物流卻直接限制了它的線上發展。“班瑪縣距離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幾百公里,開車要11個小時。這里不但距離城市很遠,而且在雪山里修的路,很蜿蜒,也容易發生危險,開車不能開太快,這導致物流的效率低,也拉高了價格。如果這方面跟不上,內地消費者改口喝藏茶的成本就太高。”
李翔建議,“物流問題可以從倉儲著手解決,可以考慮在西寧建立一個倉儲中心、物流中心,從而縮短物流時間,實現‘三日達’。”
“以后我們還會過來定期考察,時機成熟后可以為網店安排各種引流方式和流量扶持,讓班瑪藏雪茶賣得更好。”李翔在交流會上留下的這句話不是空談,距離考察團離開班瑪縣不足10天,借助阿里團隊的幫助,青海省班瑪縣藏雪茶公司通過知名女主播薇婭淘寶直播活動5分鐘賣空了5000份,銷售額45萬元,占全年銷售額的25%,相當于讓134戶貧困戶每戶收益1314元。
一場直播,沸騰了一座城。“效果讓我們很意外。我們也是第一次感受到電商的強大力量。”面對記者,夏吾杰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當然,藏雪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班瑪人對此有著清晰的認識:與阿里的進一步合作已經達成初步意向,在西寧物流園區建立倉儲中心提上了日程,有機認證工作也進入前期籌劃階段……
“阿里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場直播和多方面的建議,更重要的是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縣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新理念,以及可持續的脫貧模式。”在夏吾杰看來,農民的思維和意識開始轉變,政府也看到了縣域經濟換道超車的路徑。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2月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