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頌中說:“現證三身洛布桑?!?/p>
值得這樣贊嘆的克珠?洛桑嘉措大師(善成寶賢海),是降生在后藏達納地區,父名朗喀伯桑(義為虛空吉祥賢),母名卻交繃(義為憶法護),在寅年(壬寅公元一五四二年,明嘉靖二十一年)大師誕生的時候,發現稀有瑞相。大師在童年時期,由于賦有佛法的習氣,對于所讀的書本,感覺沒有什么困難,就能知道;并能了達在家是發生很多過患的生源,總對于世間的一切圓滿受用,特別對俗家的喧染和受用,全不貪戀。他到了十三歲的時候,也就在乍瑪卻頂(紅巖法寺)中,法王洛卓(智怙主)為作親教師,卻迫絳稱(義為法增幢)為作軌范師的座前,出家受戒,他對在師前所受的戒,謹守不犯。他察覺到出家眾應當作的聞思和修定二事中,先須廣聞三藏,于是前往日庫卻頂(山洼寺),親近扎巴桑波(義為名稱賢)師座,勤求多聞三藏教義而住在那里。據這位大師說:“他住在日庫卻頂的時候,由上師扎巴桑波及施主格江迦波等人迎請來法王協饒生根,及一切智根敦主、持律師洛卓伯巴等師,他在那里與諸師相見,得到諸師廣講三藏經論,及大車軌諸論釋。那時,日庫卻頂寺中,聚會了大善巧有成諸大德,及其首要弟子,大菩薩等‘濟濟于一堂’,他們都是戒行清凈,具舍此世心,廣宣三藏教法的大德,真如佛在世時那樣的盛況?!彼麖蛷V游各大學法寺院,研習諸大經論,以此不久也就成為教理無礙的善巧師。他繼復前往鄧清(大樂寺),及卻柯崗(*輪寺)等處,對諸大經論,進求廣大多聞,又在協饒仁清(義為智寶)等許多大德前,聽受所有經教、灌頂、教授等。
他繼即來到扎什倫布大寺,親近一切智根敦主大師座前,聽受三世諸佛所趣的大道,二大車軌的準繩,為阿底峽尊者及宗喀巴兩位大師的心髓教授——《菩提道次第導釋》后,結合自心專修,而生起悟達;并細研《般若》、《中觀》、《毘奈耶》、《現對法類》,特別是《釋量論》后,了知諸大經論都是修行教授。如一切智根敦主說:“須善聞所講的一切經論,成為透達自他諸宗大海者?!彼谑乔巴安乇橛紊愕忍幩修q場,立宗辯論,以此他的善巧名聲遍于大地之上。此師年滿三十五歲時,前往甘丹大寺由法王洛卓卻炯(義為智法護)為作親教師,法王扎峨巴(義為名稱光)為作軌范師,絨波?洛桑巴(義為賢慧)為作教授師,受具足戒。而成為入佛教中,獲得全圓功德,代理佛陀的大師。他也就在法王洛卓卻炯等許多善知識座前,聽受一切智大師的論著傳授等所有顯密許多要法。
他年滿三十七歲時,復前往峨喀靜修地仁清崗(寶山寺)在法王卻扎巴(義為法稱)座前,聽受不少的要法。就這樣這位大師,巳成為多聞顯密教授藏海,他對此世利樂,毫不留戀,等同瑜伽自在王密勒日巴那樣,依最艱苦的養命生活。住仁清崗、及唉得烏惹、峨喀、嘉索普、拉頂等為過去宗喀巴大師住下靜修過的勝地,一直專修了四十年之久。在修因資糧具備的條件下,他勤奮專修三士道次第中的所有修法,獲得徹底通達,對于密教五次第、及時輪六支等無上密道次第,也修來得到證達。以此他獲得能憶知自他俱胝生中諸事,親見許多本尊。通達陀羅尼門,無礙辯才,具神通諸功德。
成為說、辯、著述才德無礙大師后,在不斷勤修四座瑜伽中,復為具緣無數大眾,傳授《菩提道次第直觀教導》,及密宗所有灌頂、傳經、教授等。師為了使教法常住起見,復著作有《時輪總義無垢光莊嚴論》、《白蓮語教》、及闡明密集二次第要義的《五次第明顯論》等不少的著述。主要為了受持宗喀巴大師修行法傳,教導后世化機,應如是行起見。他如水流不斷地勤修四座愉伽,依宗喀巴大師教授,成就雙運果位。這位大師在他圓滿度生事業的時候,是在癸酉年(公元一六三三年,明崇禎六年)六月二十五日,享壽九十一歲,示現圓寂,往生兜率清凈剎土,變現俱胝化身,廣作度生事業。由這位大師教育而出傳徒,是很多的,其中難以匹倫的,確為圓滿教主一切智“根敦嘉措”(義為僧海,即達賴第二世)。
意樂修菩提道次第的人們,應當謹向克珠洛桑嘉措大師,虔誠祈禱求如持,并當效法他的清凈行傳,在嚴守之律,毫不染犯的基礎上,生起舍此世心,于寂靜處所,專修顯密兩種圓滿道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