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師丁酉(元至正十七年,公元一三五七年)十月廿五日生。
七歲起在大德頓珠仁欽前受得能怖、勝樂、喜金剛、金剛手等灌頂,并熟修儀軌,夢見本尊。
十六歲起得頓珠仁欽資助到衛(wèi)藏地區(qū),學習廣大經(jīng)論,及二大車軌諸經(jīng)論,在家鄉(xiāng)安多地區(qū)早已熟習慈氏諸論,并為他人講說。
十九歲起即廣游桑樸、極樂寺等大辯場立宗,此后仍聽授經(jīng)教,及立宗辯論。此后得恭噶伯瓦介紹其弟子仁達瓦座前,學各經(jīng)論,并為眾講《集論》,并隨眾上殿誦《般若經(jīng)》即能一心專住性空三摩地。繼在薩迦寺立四難論宗,很多三藏法師均起敬信,求作弟子,二十歲受具足戒。
此后著作《現(xiàn)觀莊嚴論廣釋》,復繼作聽聞、講說事業(yè),特別是為眾每天從早到晚講十五部大論,后增二部共十七部大論,三個月講完,下座后仍修能怖二種次第、及勝樂法、督謨風息和合等,生起很多內(nèi)證功德。
此后鄔瑪巴與宗喀巴大師相會,彼此互傳法要。宗喀巴大師從早就有求學所有圓滿密宗經(jīng)教的意愿,申年同鄔瑪巴在嘎棟寺閉關(guān)專修,在此其中復聽受很多文殊菩薩法門。
宗喀巴大師想到依圣龍樹父子的究竟正見,以及《密集五次第》以及此中極難通達的幻身道次第,通達則能獲大義,不通達則易墮邪見險處,以此大師不怯艱苦,求師問法,并得文殊菩薩親示應成派中觀正見及顯密共與不共的差別,及五次第中極難通達的不共要義。 此后文殊菩薩指示宗喀巴大師應舍事專修,從此親見文殊。三十六歲時帶八大弟子到阿喀地方卻隆寺舍事專修,并對克主杰說:“我從現(xiàn)在起將進入如《華嚴經(jīng)》中諸大菩薩那樣的佛子行,毫不畏怯?!?/p>
此后修精奇寺。
此后與上師南喀堅贊相會。(時上師已七十五歲)
此后大師作整興戒律事業(yè),一切依戒而行。
此后感覺到有著作《菩提道次第》的必要。
此后大師祈禱文殊,細研教理,得到加持,并獲得佛護所著《中論釋》適當修習,于是獲證龍樹師徒正見,而造《緣起贊》。
此后大師廣為很多三藏法師及大眾講顯密經(jīng)論。
此后大師到熱振獅子巖閉關(guān)專修,并經(jīng)眾勸請造出《菩提道次第廣論》,造論時獲得諸菩薩的加被,護神等也來助順緣。在著完廣論后對侍徒們說:“我今后想講授密法。”
此后大師閉關(guān)專修,得文殊菩薩指示,囑對于龍樹所著《密集教授建立次第》作釋論,大師如命著作總示五次第教義,特別開示第三次第幻化身修法等不共教授,過去古德多年示說也只說其少分。
此后大師應請著作了開示整體四部密續(xù)的大著《密宗道次第廣論》及《能怖金剛勝伏魔軍》等儀軌。大師在專修中,任來何種因緣,都不能使內(nèi)心散亂,大師說此種功能,是從在絳巴嶺修法時生起的;至于一心專注觀修的時候,也生起這種功夫,是從來就是這樣。
此后明永樂遣使迎大師,大師辭謝而派大慈法王赴中國。
此后從丑年大師培修拉薩幻化寺,直到第五年神變節(jié)完工,于是興供養(yǎng)大會,直沿傳到現(xiàn)在。
此后大師建甘丹寺。
大師著作全集內(nèi)容約一百二十種。
大師示寂期己亥明永樂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公元一四一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