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隆巴·洛卓炯勒(義為智慧生處)這位大德在少年時,見其已在阿底峽師徒座前受過教導(dǎo),從他所著《教法次第》中說:“我有一次在阿底峽尊者座前,領(lǐng)會教法時,尊者教誡說:當效法常啼菩薩那樣的精進!”善知識種敦巴也教誡說:“總之,任何不多作思惟,應(yīng)當是為圓滿菩提,而勤奮以求。”又說:“在皈依時間,我之上師令我輩作供養(yǎng)等及供曼遮三遍。”在他的注語中說,這里所說善知識及上師,即種敦巴尊者。他在僅哦大師座前,聽受了《金剛虛空具衣母教授》;又在康壟巴及博多瓦座前,也聽受過教法,并稱呼為阿阇黎。此外,關(guān)于阿底峽尊者所傳的教法,及其他顯密經(jīng)論,他大半都在峨、庫兩師座前,聽受而作精修。他對顯密教義,都很精通。并著作有《八千頌釋》,及《彌勒五論釋》等許多論著;特別是又著作了《教法次第廣略兩論》,及對于阿底峽尊者的略法著述為主的《百種略法論義略疏》。
這位大德的上半生中,常感受用匱乏!后來,得到滾巴拉杰傳授以《白色藏跋拉財神修法》而修后,有一次卓隆巴的碗中,真實現(xiàn)起藏跋拉五尊像來時,他怕他人見著,立以手去掩蓋。以此滾巴師說:“不必這樣作,沒有怕他人見著的必要。”從此以后,卓隆巴也就能聚集許多僧眾,他的福報受用日益增長,繼即修建了正拉寺院,在這寺中建筑了以峨譯師說法座為中心的一座供塔,在瓶形塔肚的空口處,用檀木格架蓋覆其口,在這上面奉安有裝入篋中的峨譯師荼毗后的心臟。在瓶上南邊的縫隙中,放置一木槽來支著。后來,卓隆巴滿八十歲將示寂時,吩咐說:“我荼毗后的舍利,不要隨便拋掉,裝入瓶口南邊的空隙中吧!”據(jù)說裝入后,塔瓶恰好裝滿。
這位大德所著的《教法次第廣論》,是一部解釋《菩提道炬論》無與比倫的著述。法王宗喀巴大師獲見卓隆巴大師所著的這部《教法次第廣論》時,也虔誠地陳設(shè)諸供來作迎請。宗喀巴大師在自己所著的論著中贊美說:“這部論著開示三士道各各的道體,及數(shù)目的決定;次序;對各各的緣念法門修法;從修中生起如何的修悟次第等菩提道次第的教義,是無與比倫的。”
至于庫、峨、種三師中,種敦巴尊者的歷史,現(xiàn)在隨即在下面詳說。
關(guān)于《菩提道次第師師相承傳》中,西藏的師傳部份,計從種敦巴,譯漢文至樸窮瓦之間,藏文原著的末篇,全部譯竣。時在壬子立夏日,譯者絳巴妥默復(fù)從篇首《教主導(dǎo)師釋迦牟尼的歷史》,一直譯漢文到上面《阿底峽尊者的歷史》為止,《師師相承傳》中的印度師傳部份,也全部譯漢文竣事。這樣藏文原著上下兩冊全部譯漢圓滿。譯者愿依此“如而復(fù)周,周而復(fù)始”的無盡緣起,能覓得從洛桑格桑嘉措以后的師承,直至我三恩本師堪布?昂旺朗嘉之間,諸師的清凈行傳的藏文資料時,續(xù)譯漢文補成完璧。并愿未來,修《菩提道次第》的龍象輩出,師師相承,續(xù)此佳著,永無窮盡,正法明燈,亦無隕滅!祈諸護法,執(zhí)行事業(yè),成此宏愿!時在壬子九月初四日,譯者絳巴妥默附言。
(出版者按:原譯稿以下為譯者郭和卿居士所編之“師承簡介”及“分列表”,為便于讀者統(tǒng)一對照,特改置于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