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有法王赤松德贊的大臣名峨清波,當德贊王統兵向支那進兵時,贊王駐扎在一小土丘山,發兵進攻城邑時,發生了一批犯詆毀藏王罪的人,當由峨大臣處死了一些人,有一些外逃的人,繼后耕種嘉學浩的地土。嘉氏兒子名乍那德的后裔西上在卓垛外邊的大湖旁,建立城鎮。這一族氏中的舊派密宗的善知識多杰須魯(義為金剛童),生有五子,長子即勒比協饒、次子魯赤、三子名魯絳、四子名卻焦、五子名土巴。長子勒比協饒在正?耶喜云登座前出家,繼后到康區在覺窩生準座前,聽受諸經論教義,成為善巧精通者。他在種敦巴走后的第二年——子年前往前藏,建立了講說僧院,出有許多弟子。
后來,他同前后藏的諸大人物一起前往芒裕地方,禮謁阿底峽尊者,聽受了許多教法。由于他的心性善良,以此凡是尊者的弟子,沒有不與他和好的。他在拉薩迎接尊者師徒等眾,作出了很大的承事服役。尊者對以峨師為首的一部份藏中法師,傳授了《灌頂廣軌》。請求翻譯《辯證理熾論》時,得到尊者允許,由拏錯譯師全部譯完。此后附帶著作了《中觀教授》,他交給倫覺巴大師閱讀。聲明說:這是尊者依據對我秘授的那樣寫出的。不過篇幅略多,和過深一點。這一寫作也是由拏錯譯師翻譯的。在譯文后面寫道:“拉薩幻現大寺中,善巧師名燃燈智,由大比丘名善智,啟請尊者著此論。”這是說明這一著作是尊者所說。又作頌說:“美妙名稱燃燈智,彼之論著任誰持,皆不趣入歧途中,此為拏錯戒勝說。”這位善知識桑樸瓦(勒比協饒后來的別名)他依止阿底峽尊者有十年之久,著作有《道次六頌》及《六頌闡明》。總說起來,他通達尊者的許多法門,特別是對于中觀正見,十分透達,并親見本尊救度母,有一次他前來為尊者服役,尊者以手指示桑樸瓦說:“在這塊地方中,有形像右旋海螺的那里,勒比協饒你得建寺院,由講說與聽受,對圣教將有極大饒益。”后來,他果然如尊者所記別那樣,在桑樸草原上建立寺院,大興講說與聽受事業,聚集僧會約五百人之多。這位善知識總的說來對圣教做出廣大的事業,特別是阿底峽師徒(徒指種敦巴)和秘法——《噶當卷帙》及《十六精滴教授》諸法,是由這位善知識的恩惠而來的。以此他是一位恩德無比的大德。
善知識桑樸瓦的侄兒峨?大譯師洛敦協饒(義為具慧):是勒比協饒的四弟卻焦之子。在己亥年誕生。少年時也就來到伯父跟前,后來在伯父及索穹瓦?楚稱協饒(義為戒慧)兩位大德座前出家,也就在兩師前,聽受許多教法,他的伯父對他的聰明才智,十分喜悅!以此他年滿十七歲時,伯父也就將他送到喀什米爾去求學。那時,他同惹譯師及領譯師、穹波卻準、垛敦、真喀窩伽等人結伴前往,適逢阿里王哲德迎請衛、藏、康三區的三藏法師們,興辦丙辰*輪大會。也就由哲德的王子旺秋德應允給峨?洛敦協饒作施主,供給他前往喀什米爾,他依止班智達薩遮嘉羅及巴里亨達縛遮等六師。中間因缺糧,他寫一募金書寄到阿里,得到旺秋德復給他寄了許多黃金,請求他釋譯《量莊嚴論》。他同班智達格敦嘉波(義為具緣王)二人譯出了這一論著。
他在喀什米爾留學十七年之久,精通所學后,回到西藏。到藏復在班智達繃察松巴(義為三俱胝師),及蘇瑪底格底兩師座前,聽受了很多教法。后來,他又到過尼泊爾一次,在阿汝那班遮,及縛熱羅扎汝枳等師座前,聽受密法。后來回藏譯出了許多經論。他的譯述是極正確美好的。以他翻譯的數量來說,卓隆巴大德所說:“翻譯正法所獲數,兩種般若及論著,一俱胝又三萬數,七千余數盡翻譯。”等語即指其量。他在拉薩,及桑耶、領崗脫、后藏絳喀、硬朗區的柳溝那等處講說時,陸續前來聚會聽講的善巧僧眾,在拉薩有一萬三千七百人;在桑耶及崗脫兩處,有一萬三千人;在絳喀有兩萬人;在硬朗有法師一萬人及修行瑜伽男女二萬人,另外的講座,講《莊嚴論》及《勝法》有五十五人;講《量決定論》有二百零五人;誦授經教有一千五百七十五人;總集講說時,有一千八百八十五人。對于《量論》及《彌勒五論》、《中觀》等論,多番講說。這位圓滿六度一切菩薩行的大菩薩,在前后藏中十七年的時間當中,作出了廣大的弘法利生事業,享壽五十一歲時,在“桑耶”瑪里山前示現圓寂,而往生兜率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