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噶當卷帙》中說:“阿阇黎勇金剛依止唉那達里為師,聽受了大乘道次第全圓教授,專一精修。以此厭離一切世間輪回,受著出離心的鞭策,作乞食、不離座食(一座食)、過午不食、披三衣行者、氈衣行、糞掃衣行、住寺行者、樹下宿者、露天修者、尸林修者、蹲坐行者、如戒事行者等,凈修十二功德,他都具足。并證得愛他有情菩提心,及觀三界如夢的正見。為了給后世眾生作示范,他是一位畢生住寂靜山林,專一精修的大德”等語。
以此意樂修行菩提道次第的人們,應謹向阿阇黎唉那達里及勇金剛兩位大德,虔誠祈禱求加持,并當效法這兩大德的行傳,住寂靜處所,精修圓滿無缺的道次第。
次為大菩薩寶吉祥的歷史,在梵語阿阇黎摩訶舍達那菩提薩埵,藏語為絳秋生巴清波仁清伯,義為大菩薩寶吉祥(亦稱仁清德,義為寶軍;即小古薩利)。這位彌勒瑜伽行的大德之歷史,已在上文說畢。次為金洲大師之歷史,也詳如上文,不必贅述。在金洲大師座前,阿底峽尊者一直依止了十二年的時間中,摒除了內外一切糾纏,不斷地聽受了修“自他相換”的菩提心教授——《修心七義論廣釋》。關于阿底峽尊者的行傳,將在下面詳述。
宣說“傳大行派”的教授心要——推己愛他的菩提心,未生者令生,已生者輾轉增上,由如是大寶菩提心之門,進入地道諸果修法的論著,則為《大方廣經》,及解釋這一經教密意的論著——《寶鬘論》,以及《如意牟尼夢語》、《有情歡喜頌》、《入行論》、《集學論》等諸論著;與及由金洲大師及阿底峽尊者兩位大德,將上述經論的教授攝集在一起而著作的《修心攝頌》;及大德達摩熱啃達所著的《修心器械輪》;及彌勒瑜伽師所著的《修心金剛歌音》;及由佛子無著賢大師,攝集歷代上師一一相傳的修心教授修法略要,而著出的《修心七義論》;及宗喀巴大師廣講修心教授修法時,由大菩薩霍爾敦巴記錄的《修心法廣釋》;及根敦主大師所著《大乘修心法》;及班禪洛桑卻季絳稱師徒所著的多種修心法廣略諸論著;及由我(著者耶喜絳稱)選集印藏過去所出修心諸論著,并以宗喀巴大師的耳傳教授為莊嚴,而寫出的自他相換菩提心修法——《修心廣釋善慧密意莊嚴論》等以上諸論著。
以此意樂修行菩提道次第的人們,應當對于現有的修菩提心法——二大車軌的殊勝教授,各各善為聽受,求得徹底的領會。知道將兩種教授合而為一的修法,而努力薰修大寶菩提心為極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