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行藏普照師?!?/p>
值得宗喀巴大師這般稱贊的大堪布毗盧遮那,別名底娑達,梵語辛達羅啃達,在藏語為細瓦措,義為寂護(亦有譯作靜命)。這位大堪布寂護從不可說不可說往昔生中也就發菩提心,證得地道諸果。是為了在此贍洲剎土中弘揚佛法,乘愿而來的一位菩薩。他降生為東方禪和王的太子,他少年時代也就視俗家為眾苦生源,如處牢獄,也是一切煩惱罪行的生源,以此他對世間榮華毫無貪戀,唾棄太子榮位,而在堪布智藏座前,出家受具足戒。由于這是四根本部中的說一切有部,以此他依止堪布為師,對于說一切有部所說的“四部律經”中開、遮、行三者一切粗細戒規,都能領會心中,心口相合地實行,哪怕是細微罪過也不犯染,守戒極為清凈。他精研三藏教典,復成為善巧精通者。
繼后,他想聽受菩提道次第所有諸教授,于是依止阿阇黎調伏軍座前,聽受般若波羅密教授——《現觀莊嚴論》,對于這一教授《般若經》中所有句義,都完全領會于心中。他復觀察到對于大乘道次第來說,廣行道次第與甚深道次第二者缺一不可。以此他復精研圣龍樹所解釋佛的密意諸教授,也都完全領會于心中。他對于諸經論義,運用無垢智理去細察,獲得定解,深入于心,而精修實踐,由此對于大乘道次第整個圓滿道體,生起殊勝悟達后,復對其他具緣信眾,廣施法雨甘露。他著作了開示大乘道次第甚深與廣大兩系的論著——《中觀莊嚴頌釋》等著述,并為無邊應化眾生廣弘宣說,使般若教授在印度圣地獲得如麗日般的光顯。由于這位大堪布住世數百年之久,以此他的一生初中后三段時間,都有許多門人,此中無與比倫的首要弟子,當推阿阇黎獅子賢及最勝善巧迦瑪那西那(義為蓮花戒)兩位大德。這位大堪布寂護,是具有為其他佛子所難比難量的毅力,與極大的菩提心力,而于此濁劫中,為利一切眾生,行偉大佛子行,乘愿而來的大德。至尊宗喀巴大師觀察到這些事實,以此贊頌說為“偉大行藏”。
這位大堪布寂護在印藏兩地中,作出了廣大的佛教事業,特別是北方西藏本土,為大悲佛世尊未能調伏,而遺下的黑暗邊疆;為大堪布未出世以前,所有二大車軌一切諸大德都不能調伏,而遺下的一塊黑暗邊地。阿阇黎寂護他悲心難忍,而來到這樣的邊地中。以這一因緣看來也必須具備很多緣起來湊合。從這位阿阇黎出世以來,直到九百年之間,在藏土建立佛教的緣起還未具備。這位阿阇黎總是懷念何時能在黑暗的康藏中,建立起佛教的明燈,只好加持自己的壽命,延壽以待的當中,有一時間,雖有法王松贊崗波在藏中建立起佛教軌則;并從漢、尼兩地迎來釋迦牟尼,及不動金剛像,在拉薩修建奉安佛像的廟堂;還修建“伏邊”、“再伏”等佛殿及一切佛塔;以及學習佛教術語等來建立起了佛教軌則。但是由于濁世眾生的福薄,以及魔王眷屬所有外道諸魔類祟惑藏中人們,令其變心。從法王松贊崗波逝世后,許多罪惡臣僚也就催毀佛教,將釋迦牟尼佛埋藏在黑暗室中,對所有信佛作善法的人們,予以法律處分等來迫害。于是惡法的魔力復滋盛起來,將釋迦牟尼像埋藏在砂磧中,還認為不足,復掘出佛像拋棄于芒裕地區的吉仲城中。甚至連佛教的名稱,也無權敢說出口。罪惡的大臣們訂下嚴厲的法令,佛法中的一字也不許念讀。
就這樣西藏完全成為黑暗洲土的時候,十方諸佛及一切菩薩的悲、智、力三德聚為一體的“怙主三尊”,發起悲愿在藏土中建立佛法。由觀世音的化身松贊崗波在藏中,初興佛教后,遭諸魔類摧毀后,為了復興圣教,由至尊文殊化身為法王赤松德贊。他從金城公主生下后,不久父王赤德珠敦也就逝世,他剛生下就潤育著佛法的習氣。以此遭魔類不滿,諸邪魔臣僚們造謠說:“這小王子不是金城公主所生,而是他舅父的侄兒?!碑敯仓盟谀羺^的時候,這位小王子說道:“赤松德贊是漢孫,臣們何故言舅兒?!边@樣他自我取名叫“赤松德贊”,普遍都知道是金城公主的兒子。繼后,這位小王子他一心想念過去具恩的父祖們在這藏地建立起佛教以來,到現在連佛教的名稱也湮沒無聞,如何才能使佛教復興起來。有一時間,小王他命壩?色朗(義為顯照)等數人前往漢地請求佛經。這些奉派的人們也能遵守王命,不怕艱苦從漢地請來許多佛經,來到小王座前。但是由于罪惡的臣僚們權勢極盛,以此仍然是連佛經的名稱,都無權念誦,而將佛經暫藏于巖窟中。
后來小王同色朗商量后,打算派色朗前往印度求經,并迎請宣說經義的班智達。而表面上為迎合罪惡的臣僚的意想,下令委任色朗為芒裕吉仲的地方官,而派遣出去。于是色朗前往印度,到金剛座的摩訶菩提道場,及那爛陀寺,廣作供養時,發現天雨瑞花,菩提樹流出乳汁,并發出“吉祥啊!”的聲音和光明等瑞征。繼后,色朗到了尼泊爾,以此從那里迎請到尼泊爾王敬供的善巧成就大班智達辛達羅啃達。也就迎請班智達到芒裕吉仲安住,在住處新建兩所廟堂。色朗在班智達座前,請賜發菩提心教授時,答以請求發心教授,應供財物功德。色朗將金銀等財寶,及綢綾尼絨等所有物品完全供師,師仍說:“還須供養。”答師說:“除身上還有一根腰帶外,別無長物可供?!睅熣f:“這帶也供養吧!”他如師命供了。求得發心教授后,班智達將他所供一切財物,全賜都還。說道:“你和我不是此生才認識的。過去許多生中,你是我座前首要的發心弟子,名叫耶喜旺波(義為智王)?!边呎f邊以手再再撫摩色朗頭頂。于是色朗在阿阇黎座前,恭敬頂禮而啟請道:“請師為藏地弘興佛教,前去作藏王的善知識?!卑㈥^黎說道:“西藏是我應化的緣份地方。由于藏王和你二人不是同時俱生,以此你二人九世生中,我都在芒裕和禪和兩地等候你們而住世?,F在你二人都已成年,而時機也成熟。以此我當作藏王的善知識,將在金迦地區諾亨達河畔,嘿布山前,建筑起一座紅巖‘桑耶’運成寺來?!边@樣說后,阿阇黎返復尼泊爾。色朗回到藏中小王座前,詳細稟明在寂靜處訪到一位精通教理的大班智達,現今住在尼泊爾。我請他來藏,他已允許。并且他如此這般對我詳談。小王聽后吩咐道:“我們迎請班智達復興佛教的消息,如果為罪惡的臣僚們知道,你的性命也將難保;而且將妨害大事。以此你暫時到外地去藏起來。我運用方便成就這事。”這樣說后,色朗也就暫時到寂靜地方避藏起來。
于是藏王運用許多善巧方便,使惡臣們如散沙解體,也就到了應以教法來治理政體的時候。藏王召集所有臣僚們說道:“我的父祖們所興立的佛教,被舅家、非舅家等罪惡臣僚們摧毀,將迎佛(由漢迎來的意思)釋迦牟尼像也拋棄在芒裕吉仲地方。現在迎回釋迦牟尼像,我們王臣和民眾等都奉行佛教,有何不好呢?”根據藏王的旨意,王臣民眾等都同意奉行佛教。正商議奉行佛教,必須有一從印返藏熟悉情況的人時,報到色朗從芒裕而來,求見大王,候王傳旨。藏王立即召見色朗吩咐道:“印、尼兩地,現有誰是精通教法的班智達,你去迎請來藏吧!”色朗稟道:“有禪和王的兒子,他是比丘名辛達羅啃達,現住尼泊爾地方中,他精通佛法和一切學術明處?!辈赝跽f道:“你是去過許多地方的,為了迎請班智達到尼泊爾去,應當將我致候尼王的信,遞呈尼王。決定將班智達迎請來藏吧!”
藏王派遣色朗赴尼后,色朗到了尼泊爾也就將藏王的書信,??? 遞呈尼王。獲得決定迎請“菩提薩埵”(即大堪布寂護)到藏的成果。漸次來到了芒裕的時候,藏王立即派遣了康朗?卓納惹,及達昌?凍日、甲惹?勒日等三人為歡迎使臣去到芒裕歡迎。漸次行近藏王王宮時,色朗先行叩見藏王,也就將班智達已經來到的情況稟明藏王。藏王聽得十分歡喜!說道:“色朗身體健康,班智達也平安抵藏,太好啦!”當藏王作供養敬奉的時候,“香倫”臣僚們說道:“印、尼兩地是有許多邪咒修士前來的,以此應當事先前去探察一下為佳?!鄙N鞯葦等饲叭タ疾?但是聽不懂梵語,找來喀什米爾人阿倫達那作翻譯去一問談。阿阇黎說道:“當供養本尊三寶,嚴守誓句戒律,主要是為利有情而勤修?!庇谑沁@些大臣們回稟藏王說:“這位印度僧人,行為高超,以此請不必疑慮。”也就請來王宮中。
當來到王宮門前時,歡迎使臣們稟王阿阇黎已到宮門前。于是藏王來到阿阇黎前,供上禮物黃金一升,恭敬頂禮于足前,請求加持時,阿阇黎說道:“大王,你認識我嗎?”王答道:“過去我沒有和阿阇黎會過面?!卑㈥^黎說道:“往昔迦葉佛教法住世時,有守佛殿修飾的兒童三人,用沙土筑塔而發愿,未來世我作班智達,你作邊地的國王,色朗作傳達使臣,在邊區王國中弘興佛法。這樣的發愿,還能回憶嗎?”藏王答道:“那許是真實,怨我修時太短?!庇谑遣赝跽埱笥^察在藏弘興佛法的征相。阿阇黎說:“我這印度人是精于觀察緣起的。以王你頭上纏頭來看,契合‘阿里上部’如一帽地區,以王你足上穿靴來看,契合‘阿里下部’如一靴地區,將能成立佛法教戒。以王你腰間未束帶來看,契合中間國內很快將有災厄發現??墒悄阋渣S金為禮,契合大寶緣起能興立佛教的征兆?!庇谑前㈥^黎在“暴風宮”中,宣說十善法,十八界、十二因緣等法,約有四月之久,以此惹得藏中諸惡魔神瞋恨,發生“彭塘”被大水沖刷,紅山被雷震塌,人病畜瘟一起到來。以此藏民都反變說是奉行佛法之報,藏王赤松德贊頂禮于大堪布菩提薩埵座前,悲淚說:“由于藏土福薄,惡法的諸非人起而為災!藏民等也如此這般胡說。以此請阿阇黎暫返尼泊爾,將來再來藏土?!庇谑前㈥^黎返回尼泊爾。
繼后,經過一段時間,藏王復派遣桑西等三十人前往漢地求法,并派遣色朗去迎接大堪布寂護。那時漢地有一和尚說:“現在經過六月零六天,將有圣馬鳴的化身來此地,其人的相貌是這樣的?!闭f而事先造出肖像來。桑西等來到漢地,得到支那皇帝的獎勵賞賜。在和尚前,求得他的修法傳授,然后返回西藏。在藏王前呈上禮物時,藏王對桑西說:“到現在印度大德還沒有迎接來,你前去迎接吧!”他也就到了尼泊爾迎接大堪布寂護來到了紅巖善業宮。堪布對藏王說:“由于藏地兇惡魔神未經降伏,對奉行佛教善法作障,并對藏王的壽命也有損害。以此必須降伏兇惡諸非人。有一精于此術,具足神力的阿阇黎名叫白瑪桑壩瓦(義為蓮花生),迎請他來降伏吧!”藏王夢中也聽得這樣的話,也就照堪布所說而行,派遣了色朗等五人前去迎請蓮花生。阿阇黎蓮花生已經預知,提前來到芒裕和來使五人相會。漸次將藏中兇惡鬼神降伏,令立下誓語。繼后,才親自來到黑波山會見藏王。復到瑪卓普降伏藏中一切兇惡鬼神,令其立下誓言。
于是堪布菩提薩埵,和阿阇黎蓮花生兩師同修安定地基儀軌,繪出阿登達布山佛寺圖樣,為須彌十二洲、日、月,周圍繞以鐵圍山。計在丁卯年鋪建地基,在己卯年全部修建完成。當由堪布菩提薩埵,及阿阇黎蓮花生兩師作開光法事,并辦慶祝法會。復在未年迎請說一切有部的比丘十二人來藏,為了先試看藏中合不合行出家戒軌,以耶喜旺波(義為智王,即色朗)等七人施行出家戒軌時,七人剛一出家,即獲神通等不可思議功德。這七人通稱為“七位試人”。藏王赤松德贊想到在雪域藏地,能大弘久持堪布寂護說一切有部的師傳戒規,是再好沒有的。以此他命在桑耶寺的寺壁上面,繪下這一師傳圣舍利弗、羅睺羅、龍樹、清辨、吉祥隱、智藏、堪布菩提薩埵等人的像。
法王赤松德贊在大堪布菩提薩埵前,作無量的承事供養;并請求在康藏地方大弘佛教,造就對這一事業的助手——許多善巧翻譯;從印度迎請來的阿阇黎毗瑪那彌遮及阿阇黎桑杰桑瓦(義為佛密)等許多善巧成就的大班智達,翻譯了無量的佛經及經論。對所譯出任何法類,都由這些善巧有成就的大班智達們作了校正,復呈法王赤松德贊細閱,這樣使諸法典,沒有絲毫雜染不凈。在康藏一切方隅,宣布了這樣的法令:所有西藏一切轄區,都應如理奉行正法;都應對進入佛教的出家眾,無上地尊敬;一切信奉佛教的人們,都應當依據大堪布菩提薩埵在藏中所傳授的佛教軌范、清凈戒規,為清凈正行;都應當以圣龍樹所解釋的佛意為清凈正見。就這樣大堪布菩提薩埵作出了如麗日般的光顯佛教事業后,到得將近示寂時,他對法王赤松德贊說:“將來藏中將發生外道邪說,使佛教成為兩派,而起爭端。到那時可以迎接我的弟子迦瑪那西那(即蓮花戒)來藏作辯論,而息爭端,復顯正法?!笔谟浵逻@樣的話,也就示現圓寂了。
后來有一時間,果然如大堪布菩提薩埵所授記那樣,藏中來了一位執持邪見的支那和尚,大弘他的法宗說:“身語所作的佛法善行,不能成佛,無所作為而住,方得成佛?!惫虉踢@種斷見而提倡不作任何善行。一時風尚,西藏大都喜學這樣的宗規,伯央(義為妙音)及羅達那等少數人士仍奉行大堪布菩提薩埵所傳授之規。以此見行不合,而起爭端。藏王赤松德贊命令說:“見行應以大堪布菩提薩埵為宗。”以此反惹得諸邪說的人們懷恨,身懷利刃,揚言將殺盡非支那宗者。因此,藏王心中不安!派人去召喚耶喜旺波,兩次都召喚不來,第三次派人召喚,如召不來斬決使者。使臣懸繩下來深約六丈的巖洞中,請求遵召前去見藏王,如不應召,我使者將被殺。以此只得偽裝應召而來到藏王座前,稟道:“大王何必召我來,大堪布有如此這般的遺囑在啊!”以此藏王回憶起堪布遺囑,立即派遣使者去迎接阿阇黎迦瑪那西那。這事被支那和尚所察覺,他覓得《大般若》等甚深諸經卷,研習說法,并著出關于不必修善法睡著也可成佛的論說,名《開示睡禪*輪論》。闡明這一論著的著作有《離諍禪定通知》、《再通知二種》、《依理所成見中脊肉》、《依教所成八十經據》等論著。他閱讀和自己的見行不合的諸釋經論著,用腳底踐毀之。那時耶喜旺波在藏王前啟白,仍如大堪布的密意。以此藏王十分歡喜,對他說:“這下你是我的印度師。”
繼后,迎接來了阿阇黎迦瑪那西那。于是藏王坐在中間,支那和尚坐在右列,迦瑪那西那坐在左列,非支那宗的諸人,都接坐左尾。藏王對左右兩師的手中,都各給一花鬘,說道:“你兩人作辯論后,負者對勝者供上花鬘。負者當立即離開西藏?!焙蜕邪l言道:“作善與不善業,則趣入增上與惡趣,以此未脫輪回,是成佛的障礙;喻如白黑兩云任何一種云,也障遮天空那樣。誰能任何亦不作意,任何亦不思惟,彼將完全獲得解脫輪回。任何亦不作意,不分別、不觀察,即是無緣。速即頓入,如登十地。”迦瑪那西那發言道:“這種任何亦不思惟的說法,是斷離‘妙觀察智’;真實慧的根本,為妙觀察智。以此斷離此智,也就斷離出世間智慧。如果沒有妙觀察智,行者由何方便住入無分別呢?如果一切法無念想、無作意的話,那么,一切修習,不念、不作意,是不可能的。如果我想不念諸法時,這將成為‘最極作意’。只以‘無念想’來說,昏倒或昏迷的時候,也將成為證得無分別慧。事實上若無清凈的妙觀察,則無進入無分別的方便。如果僅阻止念想,而無清凈的妙觀察,怎能進入一切法無自性呢?因為未證空性,則未遠離諸障。以此是由清凈慧遠離顛倒邪見。以此正當的念想,不可‘不念’。如果無念無作意的話,那么憶往昔生處及一切智,如何能成呢?如何能斷離煩惱呢?因此,以清凈慧通達了義的瑜伽者,通達三世,內、外空性已,息滅分別,而斷離一切惡見。依此善巧通達方便與智慧,由此除一切障,而得證佛的一切法?!?/p>
破其邪論后,藏王復吩咐道:“一切徒眷們,都作辯論吧!”于是壩?耶喜旺波發言道:“必須研究一下所謂‘頓入’與‘漸入’的問題,如果漸入時,這樣是無因嗎?若和我不同而頓入時,你還有什么可做呢?如果一開始就成佛,還有什么罪過可言呢?因此,譬如登山,也必須一步一步地登上去,不可能一步就登上去。如果初地都還難以證得,更不必說證一切種智了。非支那宗的我,是以三慧精研諸經論,以此能無謬通達經義。進而學習十法行,依修而證得忍位,進入無過的初地,漸次經十地的精修凈治,由此圓滿二資糧而獲得成佛的。如果是你們那樣的話,?;鄱Y未圓滿,此心未凈治,就連世間事也不能知,怎能成就一切種智呢?由于任何亦不作為而睡著連飲食也不得嘗。如果饑餓而死,還能說得上成佛嗎?如果不觀不察地逐步前行也得跌倒,那能說得上通達一切法嗎?”盡量地說了很詳細的言論后,昏庸的和尚師徒們,都不能答辯。只好將花鬘供于阿阇黎座前,而服輸了。據說那時有覺瑪瑪等人十分懊喪,以石槌擊自身而死。于是藏王下令:“今后‘見’當依龍樹之宗;‘行’應學十法行及般若波羅密;禁止學行庸師和尚之宗。遣送和尚回漢地,搜集其所著論著埋藏于秘處。”
這樣看來,堪布寂護和大善巧師迦瑪那西那兩師,確是康藏佛教的明燈,恩德無比的大師。繼后,法王赤松德贊,對于在康藏整理佛教,破除所有邪見邪說,恩德極大的阿阇黎迦瑪那西那,作了無量供養,恭敬承事;并勸請為利后世應化眾生,如往日以無垢教理破除邪見邪說那樣,當筆之于書,著出論述。于是迦瑪那西那應王所請,著作了《中觀修次三篇》。繼后,復由藏王赤松德贊勸請這位阿阇黎再著作一部善為解釋龍樹密意——究竟中觀見,為使此宗見久住于此世間,運用理智來闡明此一宗見的論著。大善巧師迦瑪那西那復應請著作了《中觀光明論》。
以此意樂以菩提道次第為修行心要的人們,應當再三閱讀阿阇黎寂護師徒所著《中觀莊嚴頌釋》,及《中觀修次三篇》等著作,而對于菩提道次第諸扼要,獲得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