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由才讓多吉仁波切主導、喜馬拉雅文庫具體承辦的“藏文古籍分類論證會”在四川成都圓滿召開。才讓多吉致力于藏文古籍的搶救保護、編輯整理和弘揚發展,并努力打造藏文數字文庫的網絡共享平臺,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和熱愛藏文化。
他發愿窮一生、畢心力,作藏文化的使者,為文化溝通之橋添磚加瓦。因其對藏文化的保護和傳播,才讓多吉獲得2017年“中華文化人物”提名。
才讓多吉,1978年出生于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長沙干瑪鄉,1989年,在志呷寺出家。面對寺院浩如煙海的藏文古籍,才讓多吉常常埋頭其中忘我閱讀,自那時起,就萌生了使這些沉寂的寶藏能讓更多人了解,能讓這些古老智慧利益更多世人的心愿。
不忘初心,多年后才讓多吉創立了海生文化。海生文化創立的宗旨就是繼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借助現代正規出版和多媒體技術保存傳播優秀文化。海生文化目前開展了喜馬拉雅文庫項目和“蓮花生大師千幅唐卡”項目,這兩大項目以藏文古籍和唐卡繪畫為中心,是藏文化的最好表征。?
身體力行 保護和弘揚藏文化
藏文古籍文獻以數量廣博、涵蓋全面而位列中國少數民族古籍文獻之首,僅藏區的存書量就達一百多萬余冊,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年代久遠、流通困難、保存分散,許多古老的藏文古籍隨時面臨著損毀、絕跡的情況。
為了更好的保存、繼承,科學地對這些藏文古籍文獻進行搶救、整理、出版,延續藏民族的精神信仰,2011年,才讓多吉借助現代出版方式和多媒體技術,打造了最具體系的專業藏文古籍文獻出版品牌——喜馬拉雅文庫。
才讓多吉在文庫的工作照
2013年,海生文化下設的喜馬拉雅文庫受四川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辦公室委托承擔了國家民委“十二五”重點出版規劃項目《藏族古籍經典系列叢書》之《伯東班欽全集》的整理編纂工作。
才讓多吉帶領團隊僅用32個月就圓滿完成了《伯東班欽全集》的整理編纂工作,全集依據143冊母本整理出現代出版物95冊,總字數逾4000萬字。創造了藏文出版史上的一個奇跡。
一套95冊的《伯東班欽全集》
2017年,文庫承擔的第二部大型叢書《藏族古籍經典系列叢書》之《五明文化分類集成》列入國家民委“十三五”重點出版規劃。該部叢書300冊,集成歷代五百多位作者近兩千余部(篇)著作,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藏文化各個學科的文化成就,是繼藏文《大藏經》后體量最大的藏文叢書項目。
同年,喜馬拉雅文庫承擔了四川出版集團《格薩爾王全書》的課題委托,已完成全書270冊的錄入編纂。?
推陳出新 用唐卡講好中國故事
才讓多吉為傳承文化所做的努力,除了整理編纂藏文叢書以外,還有一個偉大的項目就是“蓮花生大師千幅唐卡”。
唐卡是藏民族獨有的繪畫藝術,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作為中華藝術的瑰寶,唐卡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畫師在唐卡繪畫中所體現出的質樸感與謙卑心,幾乎是任何一種繪畫形式不能比擬的。
唐卡場地一景
蓮花生大師千幅唐卡項目試圖用1300幅唐卡展現蓮花生大師恢弘的一生。采用唐卡這一藝術載體表現蓮師的風云一生,是內容與形式的最佳結合。蓮師千幅唐卡恪守傳統上色規制,采用金、珊瑚、綠松石、孔雀石、朱砂等貴重的礦物顏料,由此保證了傳世品質。以唐卡為藍本還在延伸開發一系列作品——動漫游戲、繪本故事、數字電影等,這將為唐卡這一古老藝術形式注入新的活力。
才讓多吉在唐卡場地審核畫稿
蓮師傳記和唐卡同是作為文化遺產,用唐卡生動的形式表現蓮師故事豐富的內容,會為人們提供了解研究藏民族歷史、宗教、文化、藝術以及民俗、自然等諸多領域的最直觀的圖像資料。在此意義上,蓮師千幅唐卡是一部用畫筆繪制的藏地百科全書,是一部用畫筆傳誦的中國故事。?
胸懷天下 致力于社會公益事業
才讓多吉不僅忙碌于傳播藏文化,多年來他還致力于各種社會公益項目。
位于石渠縣的巴格瑪尼墻是世界上最長的瑪尼墻,是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藏文化的代表符號之一。2010年才讓多吉為巴格瑪尼墻增添了一套完整的手工石刻大藏經,為古老的瑪尼墻又添新彩。
在拉薩大昭寺供奉了一尊釋迦牟尼佛等身像,這是文成公主帶到藏地的,無論從歷史意義還是信仰層面都是無可替代的。同年,才讓多吉為這尊佛像敬獻了一頂新制的五佛冠,祝福世界和平、國家昌盛。
巴格瑪尼墻的全景
才讓多吉的家鄉是著名的太陽部落,這里景色迷人但交通的不便。由于這里的不少孩子沒錢上學,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只能壓在心底。為了改變家鄉的面貌,才讓多吉把家鄉愿意求學的孩子們帶到了北京民族大學,讓他們到那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了解外面的世界,并經過積極努力請求校方減免學費,他還用自己結緣的善款負擔學費。
家鄉的一些牧民缺醫少藥,才讓多吉會為他們送衣、送糧,還幫助了一百多名貧困兒童。2005年,才讓多吉還在社會善心人士的支持下,將收養的三十七名孤兒送進了廣州私立華聯大學。校方特意為這些孤兒開設了川藏孤兒慈善義教班,安排專門的老師任教,專人管理他們的日常生活。
他捐資助學的視野不僅局限于家鄉,停留在藏區,他還在貴州偏遠山區建設了六所希望小學。他說他想讓更多的孩子學到知識,用知識改變他們的生活,也想讓更多的人通過藏文典籍、藏族藝術了解古老而迷人的藏文化,了解藏族人真正的生活。?
不畏艱辛 逆境中耕耘文化事業
建造寺院、塑造佛像、舉行法會、組織放生,這些善行信眾云集而響應。但是才讓多吉覺得自己的使命并非在此,他可能就是畫筆架上、故字案頭。走上出家這條少有人走的路,又選擇了以入世的姿態將畢生精力投注于藏文化和佛教文化,這又是少之又少的一條路,仁波切的同道者確實不多。
文化的價值和內涵并非當下可見的,就如大地,萬物依存其上,而萬物常將其忽略遺忘。仁波切說過,“一件事沒有困難,也就沒有了價值。人一直在順境中,是不會有成就的?!薄叭绻幸惶?,有人知道了我們是在怎樣的條件下完成的這兩件事業,他們一定就知道這個事業的偉大了?!?/p>
為文化傳薪,為文化祈愿
“中華文化人物”評頒活動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和鳳凰衛視發起,旨在“表彰文化先進,促進社會進步”。這是中國首個專門針對全球華人文化領域的年度人物評頒活動,表達倡導人文精神為己任的信念,向“中華文化人物”的堅守與傳承致敬。
2018年1月10日,“2017中華文化人物”頒授典禮將在深圳舉行。屆時,這些候選人將榮登“2017中華文化年度人物”頒獎舞臺,分享他們的心得感受,共同接受世界的喝彩。頒授典禮將由鳳凰衛視和鳳凰網向全世界華人觀眾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