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青海民族大學一流學科建設與藏學、民族學研究轉型座談會在新校區進德樓217會議室召開。出席座談會的專家有中央民族大學班班多杰教授、喜饒尼瑪教授、蘇發祥教授,四川大學石碩教授,原青海民族大學校長何峰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扎洛研究員,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彭文斌教授,我校各人文社科院系領導及教師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索端智校長主持。
座談會上7位專家分別作了以“藏學研究方法轉型與學科建設”、“新史料、新視角、新方法”、“藏學學科建設思考”、“當前藏學、民族學研究視野與問題意識導向”、“藏學、民族學學科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學術期刊與學科建設”、“高校辦學規律與一流學科建設”等專題報告,從不同視角對我校藏學、民族學學科建設和研究轉型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索端智校長對本次座談會的收獲和成果做了如下總結:
一、本次一流學科建設與藏學、民族學研究轉型座談會以學科轉型發展的主題,找準了問題,反思了學科建設的不足,有利于促進學校今后的發展定位。各位專家基于多年經驗的總結思考,提出了有針對性和前瞻性的建議,對當下一些具體問題有清晰的指導意義,現實性很強;有利于凝聚全校共識,為加快我校一流學科建設進程和學科轉型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本次座談會的主題是一流學科建設轉型發展背景下我校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藏學院怎么發展的問題,除了民族學、藏學專業,我校所有人文社科院系院長(系主任)、學科負責人均參加會議。雖然我們選的話題是藏學、民族學這兩個學科轉型發展問題,但“一流學科”建設涉及到全校人文社科院系,大家在參與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座談會對其他學科有借鑒和普遍意義。首先,學校相關部門、學院院長和學科負責人對學科發展現狀和問題有比較深入的檢討和反思,困境梳理系統深入,問題意識很強,只有把問題找準了,才有可能精準施策,把學科建設工作做的更有成效。班班多杰教授強調了學科自信,我們在反思問題的同時,也要有相當的自信。我校在學科團組、地理區位、研究隊伍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礎,此次會議的目的是在一流學科建設的背景下,使這些學科能夠得到更好的良性發展,取得更高的成績,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發展實力。
三、七位專家發言都很精彩,亮點紛呈。一是信息量很大、很專業,有些問題的探討很深入,具有前瞻性,還有一些觀點和思路是長期以來在專業研究上對學科建設的理解,是研究層面上的長期經驗累積,為我們提供了具有借鑒意義的指導。因此,下一步我們至少能夠比較明晰和系統地去思考學科建設走向。同時,專家們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方面提出了很具針對性的指導意見。比如,班班多杰教授提出的宗喀巴、藏族佛教、寺院管理現實問題研究等,對我們提煉學科增長點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他提出的學科建設要做大、做強、做特、做優等觀點,凝練的非常精準高遠,是我們可以長期遵循的研究方向。石碩老師給我們提出藏學定位問題,將藏學作為一個研究領域,需要在學科范疇下分學科做一些專業性研究,同時也一定要強調學科的綜合性建設,學歷史學的要和人類學、民族學等學科綜合,學人類學的要與歷史學、考古學等專業相結合,在研究選題方面與要一流學科建設相結合。喜饒尼瑪教授提出了“追求卓越、因地制宜、求特色”的學科建設思路,指出學術一定要有本土資源,學科建設的重點是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解決什么問題,強調學校的定位,民族學、藏學一定要依靠依托國家戰略等建議。扎洛研究員強調了綜合性學科團隊建設的重要性,同時一定要緊盯青海的地理區域和生態定位。蘇發祥教授關于“堅持傳統、突出特色”的思考,對我們在面對傳統學科研究轉型及傳統學科和學科傳統等問題具有很大啟發意義。他提出的特色專業要獨樹一幟,新增專業要快建強建,這不僅對藏學院對我本人也是一個很大的啟發。彭文斌教授提出“轉型發展、凝聚發展、特色發展”以及期刊特色化等觀點,對我們有非常強的指導性。何峰教授關于高校一流學科建設的五個問題,從學校層面、學院層面和個人層面給出了接地氣、指導性強的建議。
四、我校年輕學者的演講,透露出對學校一流學科建設發展的使命感和危機感。會后,民社院、藏學院要做歸納總結,系統整理專家意見建議,本次座談會不光針對民族學、藏學學科,對其它專業也具有普遍意義。今天是坐而論道,僅僅坐而論道意義不大,需要在執行力和行動力上下功夫,一定以問題為導向,理清思路,科學規劃,精準施策,把我們學校的藏學民族學及相關的一流學科做出特色,將民族學滲透到相關學科中,形成大民族學學科布局,如民族法、習慣法、環境資源法與旅游管理、蒙藏關系研究等結合起來,每個學院要有大民族學的范疇。各學院要從學科的一般性方面去突出特色,形成優勢。同時,與民族學、藏學相關的一些學科,要以藏區問題、青藏高原問題為面向,打好特色牌,一定要接地氣,本土的問題同時要進入主流范疇。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要盡快把此次會議的成果落實到學科建設當中,把民族學、藏學包括其他學科在一流學科建設與轉型發展中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