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法律服務所,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即便沒有走進過法律服務所尋求法律幫助,在社區辦理相關事宜時,也會見過社區內設立的法律服務所。10月24日,記者在西寧市城西新媒法律服務所見到了與平常不同的法律咨詢與答疑解惑……
不僅給出建議 還要盡力解決
10月24日9時30分,西寧市城西新媒法律服務所邀請退休法官、資深律師答疑解惑活動迎來了第一名前來咨詢的群眾,來自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今年22歲的才仁目前是省內某高校的在讀學生。
原本,才仁有著一個并不富裕但很溫馨的大家庭,誰知今年5月,一場車禍的發生改變了一切。才仁的父親從2006年就在村里擔任村長一職,今年5月初的一天,為了通知貧困牧民參加扶貧產業效益分紅會議,在前往牧民家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受重傷,因當地醫院無法救治,在送往省人民醫院的途中搶救無效死亡。父親的去世,讓才仁一家陷入困境,年邁的奶奶、體弱的母親需要贍養,年幼的妹妹也要上學,才仁自己也是一名沒有任何經濟收入的在校學生。雖然才仁意識到,父親的去世應該是因工死亡,但才仁并不知道工傷、工亡的認定應當向哪些部門提供哪些材料。10月24日,才仁來到城西新媒法律服務所邀請退休法官、資深律師答疑解惑活動現場,想向退休法官、律師咨詢關于父親去世后陷入貧困的家庭能夠獲得哪些補助的相關事宜。
參加此次答疑解惑活動的退休法官,向才仁詢問是否對父親的交通事故做了事故責任認定,是否能夠提供父親在村里擔任村干部的任職證明,以及醫院搶救的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材料,并告知才仁前往當地的有關部門進行處理。如果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才仁還可以繼續來城西新媒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所會為才仁派出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幫助才仁解決遇到的問題以及訴訟的相關事宜。
藏漢雙語翻譯 打造法律服務新特色
一個上午,不間斷地為群眾解答疑問,退休法官們沒有表現出任何不耐煩,依舊細心地解答著每一名前來咨詢群眾的問題。
11時30分,退休法官迎來了上午的最后一名前來咨詢的群眾卓瑪,拿著卓瑪提供的材料,退休法官卻犯了難。原來,這是一份純藏文書寫的協議書,看不懂藏語的退休法官試著詢問卓瑪會不會說漢語,卓瑪卻給了退休法官一句簡短的回答:“漢話,我不會說。”之后卓瑪便茫然地看著退休法官,似乎這一句話已經是她所掌握的全部漢語。在了解到退休法官和卓瑪在溝通中遇到的困難后,城西新媒法律服務所立即派出懂得漢藏雙語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前來為退休法官和卓瑪溝通進行翻譯。有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幫助,退休法官與卓瑪之間的溝通便沒有了障礙,接下來,退休法官對卓瑪所遇到的問題耐心地向她解答。
“西寧市有很多基層法律服務所,但能夠提供藏漢雙語服務的卻是獨此一家。來報社反映情況和咨詢的群眾特別多,因為我們是法制報,大家在不知道自己的問題要怎么解決時,便會想到法制報,希望我們可以幫他們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我了解到有很多牧區群眾即使能夠找到律師,也因為語言障礙,走彎路的人特別多,為了能夠解決群眾少走彎路的情況,我認為基層法律服務所必須打造藏漢雙語品牌。”《青海藏文法制報》編輯部、城西新媒法律服務所主任文昌加說道。關于打造藏漢雙語品牌,文昌加也非常自信:“《青海藏文法制報》的編輯都是漢藏雙語的資深翻譯,尤其他們長期從事法律相關報道的翻譯,整體翻譯水平都非常不錯。
法律服務下基層 減輕群眾負擔
我國民事訴訟法和司法部于2000年頒布的司法部第60號令《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地位都作出了明確規定。
參加此次答疑解惑活動的退休法官告訴記者:“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大多是在基層從事法律相關的工作,不論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從心理上,都更容易貼近群眾,一方面方便了法律工作的宣傳與開展,但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及時地解決群眾所遇到的問題。”
文昌加指出,城西新媒法律服務所除了打造藏漢雙語品牌之外,還將打造一站式服務。即:咨詢翻譯、法律文書的書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聘請一站式服務,開通群眾法律服務綠色通道,讓群眾少走彎路,更便利地解決問題。
接下來,城西新媒法律服務所還將邀請退休法官、資深律師一同下基層,為貧困、殘疾等需要尋求法律服務但是沒有能力前來法律服務所尋求幫助的農牧區群眾進行進村法律服務,減輕群眾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