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佛教自七世紀傳入藏地以來,藏傳佛教的哲學思想和價值體系作為藏族精神文化的主體和核心,引導、影響著藏族文化的方方面面。藏傳佛教與藏民族間有著難分難解的聯系。藏傳佛教對藏民族歷史發展進程產生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其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本文從藏傳佛教對藏族精神文化、藏族文化藝術、藏族民間風俗文化的影響三方面闡述了藏傳佛教與藏族文化間的聯系,就藏族佛教對藏族文化的影響作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藏傳佛教;藏族文化;關系;影響..
“民族是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形成的穩定的人們共同體。一般來說,民族在歷史淵源、生產方式、語言、文化、風俗習慣以及心理認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宗教起著重要的作用?!?/span>[i]藏族文化因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容和獨特的表現形式越來越受到世人的矚目。佛教自七世紀松贊干布時期傳人藏地以來,因其完整的體系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受到了藏族人民的歡迎。在經過一段時期與本土宗教苯教的斗爭、融合中。藏族社會逐漸形成幾乎全民信奉藏傳佛教的特點。藏傳佛教在龐大的藏文化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義。其影響廣泛而深刻。
一、藏傳佛教對藏族精神文化的影響
1、“五戒十善”與法律法規
松贊干布時期,命大臣吞彌桑布扎翻譯一部名為《十善經》佛經,主要講解佛教“十善法”(“十戒”)?!拔褰涫啤笔欠鸾虃惱淼赖碌幕A。松贊干布依據“五戒十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倫理道德準則。這些法律法規和倫理道德準則起到了“對善人予以獎勵對惡人加以懲處,對豪強大族用法律壓抑,對貧弱
者設法扶助”[ii]的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社會的階級矛盾,以慈悲、行善、知足、寬容的中庸之道為核心的倫理道德觀盛行。今天,這一道德觀在藏地仍具強大的生命力,其對藏地良好的社會風尚的形成具有積極的意義。
2、“四祥瑞”與倫理道德
據一世達賴喇嘛根敦珠巴所著的《毗奈耶經廣因緣集》載,[iii]即為舍利弗,猴子是目犍連。大象是大迦葉。釋迦牟尼通過這個本生故事教導眾比丘要對長者行禮、用敬語。如果不這樣做就不會令眾人皆奉行的佛法發揚下去,既而無法獲得解脫和涅。實際上,釋迦牟尼通過這個故事講述了僧團和合、社會和睦以及生態和諧的重要性。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一個群體中長幼有序,互敬禮讓奉持“五戒”。表現這個故事的《四祥瑞圖》是藏族百姓至今仍最愛張貼和繪制的家庭裝飾之一,圖中所表現的倫理道德更是藏人千百年來奉行不悖的生活禮儀準則,由此發展而來的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和有學問之人、孝敬父母、寬容謙讓、知足有節、誠實自謙等美德更是成為藏人普遍具備的優秀傳統。
二、藏傳佛教對藏族文化藝術的影響
藏族的文學作品大多都是為了宣揚佛教思想而創作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為了謳歌主人公擁有自律、慈愛、寬容等美德,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受佛教戒律思想的影響,佛教教義貫穿于作品始終。通過把較為深奧的宗教哲理用淺顯易懂的藝術語言表達出來這一方式,讓普通的藏族百姓都能夠了解佛法的博大精深。更易于他們去接納、信仰佛教。大量的佛經被翻譯傳到藏地并被翻譯為藏文后給藏語言帶來了很多新的詞匯,包括地域名、飲食谷物名、時辰名、生活用具名、醫藥名、數字名、貨幣名等。許多新的文學表現形式更是為藏族文學藝術增添了亮麗的色彩。藏族戲劇和藏傳佛教音樂是息息相關的。藏族的繪畫藝術中最具特色的是壁畫和唐卡。藏族的壁畫主要保存在寺院的墻壁上。在藏區有近萬座規模不等的寺院寺廟,可謂座座五彩涂壁。壁畫的題材主要是圍繞佛教內容的,重要的歷史人物和事件也是壁畫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佛教傳人藏區,藏族地區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寺院建筑。在藏區,最美最宏偉的建筑莫過于是寺院建筑了。寺院建筑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藏族建筑事業的興盛.同時也使得寺院成為了政治、經濟、藝術的中心,更成為虔誠藏傳佛教徒們精神寄托的圣地。
三、藏傳佛教對藏族民間風俗文化
1、衣食住行
服飾方面。在藏區通常絳紅色、黃色是出家人的專用色。普通藏族百姓是不能夠穿這種顏色的衣服和鞋子的。因為在藏族人的心目中出家人是神圣的,令人敬仰的。藏族人見到地上有這樣顏色的布片或其他東西,也會自覺地拾起來放在高處。飲食方面,例如在《舊唐書》記載:“吐蕃人不食驢馬肉?!币驗椴刈迦诵欧罘鸾蹋麄儾怀云嫣銊游锏娜?,也不吃有爪子的禽鳥類,不吃水中動物,更加忌諱吃狗肉。居住方面,藏族人家的建房習俗同樣深受藏傳佛教的影響,如修建房屋時其方位和開工期必須由活佛占卜.確定最佳方位和時間。在開工儀式上主人要向參加建房的人獻哈達,敬酒,款待他們。行為方面,藏族人的言行舉止也深受佛教戒律的影響。在“一百一十二惡作戒”規定不得雙手叉腰行,不得舉踵以趾行,不得搖身掉臂行不得比肩行,不得攜手行。不得左顧右盼,而應眼睛平視前方一軛木之處等行姿多等。藏族人給人一種自律、謙恭的形象,在藏地農區較為突出,當然因生活環境和性格特點的影響行為也有差別。
2、節日方面
例如放生節也是一個與戒律有關的節日。在各地藏區都有舉行,主要源于戒律中的“不殺生”之戒。藏族人民因為高原惡劣自然環境的限制,平時不得不宰殺牛羊維持生存,但在放生節這一天,預先準備數十頭,甚至數百頭的牛、羊,為它們灑上凈水,在耳朵上系上彩綢或布條后放生。從此任何人不得宰殺,直至老死,以表達對它們的憐憫贖救之情。
結語
“根據馬克思主義原理,在政治、理論、法律、道德、宗教、文學、藝術等多種意識形式之聯系而形成的思想上層建筑的結構方式中,各種意識形式是互相補充,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雹懿貍鞣鸾膛c藏族文化之間也是如此,互滲透,相互影響。“宗教是這個世界總的理論,是它的包羅萬象的綱領,它的唯靈論的榮譽問題,它的熱情,它的道德上的核準,它的莊嚴補充,他借以安慰和辯護的普遍根據?!蔽覀儜撜_對待宗教與文化間的關系,宗教和文化這兩種社會意識形式中,首先產生的是文化,其次才是宗教。藏傳佛教與藏文化也如此,并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佛教在傳人藏地后經過漫長的發展和演變.與藏地的文化水乳交融,對藏文化產生影響一樣的是不容忽視的,尤其對其積極作用是不可否認的。我們正視它存在的同時,更應該客觀、認真地去對待并將其中科學的、理智的、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積極因素發揚廣大,為我們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注釋:
①吳仕民:《中國民族理論新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8年出版,第25頁.
②葛珊珊.淺談藏傳佛教對藏族文化的影響中國西藏網周末假日版.
③一世達賴喇嘛根敦珠巴著,青海民族出版社,1990年,第1027頁.
④班班多杰.也談藏傳佛教與藏族文化的關系 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
參考文獻:
『11.魏強.嘉雍群培周潤年.藏族宗教與文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9.
『21.蘇發祥.藏族歷史.巴蜀書社出版社,2003.6
『31.吳仕民.中國民族理論新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8
『41馮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1.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
『51.班班多杰.也談藏傳佛教與藏族文化的關系[丌.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0)
『61.靳海波.宗教對民族形成和發展的影響——從宗教與民族各要素關系看.西藏發展論壇2010,1
當代青年? 2015.05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