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省中藏醫藥不斷發展壯大并取得了長足進步,中藏醫館逐步在基層醫療機構實現全覆蓋,傳統中藏醫充分發揮特色優勢,為保障各族群眾健康作出了重大貢獻。特色中藏醫藥正在成為青海的一張新名片,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
傳統特色療法大放異彩
“沒想到才泡了兩次效果就這么好。”12月7日,青海省藏醫院藥浴科,51歲的秦女士正在辦理出院手續。家住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中川鄉的秦女士前年患上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疼痛,走路都困難,她嘗試了各種方法,效果都不理想。“什么活都干不了,也出不了門,心里頗煩著不行。”去年,她經人介紹到省藏醫院藥浴科治療,現在,她不僅行動自如,還能料理家務了。
“青海的藏醫藥浴療法太神奇了。”來自山西省的患者劉女士對省藏醫院的藏醫藥浴療法贊不絕口。經過幾次治療后,在家人驚嘆的目光中,最初入院癱瘓在床的她如今能站立行走。
記者了解到,這種藏醫傳統特色療法不僅在省內外患者中口碑相傳,更吸引了來自俄羅斯、美國、比利時、日本等國家的患者。目前,藏醫藥浴療法和藏醫放血療法已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今年11月28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三屆常會上,中國申報的“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通過審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近年來,中醫特色療法在我省醫療衛生的舞臺上也大放異彩。針灸、火療、艾灸、刮痧、中醫康復按摩等具有傳統特色的診療方法受到越來越多患者的青睞。
中藏醫養生保健生機無限
“上醫治未病”。傳統中藏醫藥不僅在治療疾病方面優勢明顯,在養生保健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從11月中旬開始,通過微信預約和現場掛號到青海省中醫院開具膏方的市民絡繹不絕。民間素有“冬令進補,春天打虎”的說法,今年青海省中醫院充分發揮中醫未病先防的優勢,挑選優秀專家為市民開具膏方。據省中醫院副院長李軍茹介紹,醫院的膏方門診自開診以來,目前已經開出五百多劑膏方,這種一人一方、對癥調理的個性化養生保健方式在省中醫院的傳承發展下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青海人所認可,并煥發出勃勃生機。
作為青海乃至全國藏醫藥龍頭單位,青海省藏醫院建立了國內首家三甲醫院藏醫特色治未病科。藏藥、藥浴、心理等系統療法不僅滿足了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更讓人們感受到了一種濃郁的藏醫藥傳統文化。
中藏醫館實現全省覆蓋
2009年醫改實施以來,我省立足地方實際,把中藏藥服務納入城鄉居民醫保體系,完善中藏醫藥服務網絡,促使中藏醫藥充分發揮作用服務基層群眾。
在此基礎上,2013年起,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中藏醫館”項目,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中藏醫診室、治療室、中藏藥房、煎藥室等中藏醫藥科室集中設置,使布局流程符合專業化標準。基層中藏醫館集中開展基本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等一體化中藏醫藥服務,中藏醫技術在基層不斷推廣應用,基層中藏醫藥服務能力和患者滿意度明顯提升。
從2013年開始到2018年,國家共投入資金8700余萬元。我省共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35個,截至2017年年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中已建和在建中藏醫館共400個,全省項目覆蓋率達92%。2018年,全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藏醫館項目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