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藏醫藥浴法”保護傳承,推進履約保護工作,12月21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召開“藏醫藥浴法”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保護工作座談會,就“藏醫藥浴法”后續保護工作進行交流研討。今后,青海省將繼續加大“藏醫藥浴法”學術研究,挖掘藏醫藥文化內涵,讓青海藏醫藥浴品牌叫響全國。
據了解,11月28日,我國申報的“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標志著青海省繼“花兒”“熱貢藝術”“格薩(斯)爾”“藏戲”“皮影戲”后又一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藏醫藥浴法”是通過沐浴天然溫泉或藥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調節身心平衡,實現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傳統知識和實踐。廣泛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肅、云南等地。
目前,青海省文化旅游部門協同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松多藏族鄉松多村、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泉吉鄉寧夏村、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蘭采鄉蘭采村及青海省藏醫院、青海大學藏醫學院、藏醫藥研究所、果洛藏族自治州藏醫藥研究學會等,建立健全相關傳習中心和研究機構,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推廣社區健康實踐,促進其傳承發展。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張寧表示,今后將繼續發揮文化、衛生等部門的力量,增強履約保護意識,提高對“藏醫藥浴法”保護工作的重要性認識,認真做好“藏醫藥浴法”的保護利用,開展“藏醫藥浴法”學術研究,挖掘文化內涵,增強診療的科學性和針對性。不斷加大“藏醫藥浴法”宣傳展示力度,推動“藏醫藥浴法”進社區、進校園,打造青海藏醫藥浴品牌。
另外,青海省還將從“做好四級非遺名錄體系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非遺項目數字化保護、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非遺+扶貧、非遺宣傳展示”等六個方面加大非遺保護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