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璀璨歷史文化的結晶。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當下,非物質文化遺產該如何保護傳承,如何融入現代生活,成為眾多非遺傳承人和專家學者密切關注的話題。近日,光明網采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藏醫藥(拉薩北派藏醫水銀洗煉法和藏藥仁青常覺配伍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尼瑪次仁,就如何加強對非遺文化保護傳承的力度、讓非遺擁抱現代生活、守護“非遺的魂”等問題,尼瑪次仁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傳承與發展藏醫藥是一輩子的事業,要讓藏醫藥為人類的健康做出更多貢獻。
尼瑪次仁從鄉村赤腳醫生到西藏藏醫藥大學校長,再到藏醫藥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見證了藏醫藥這些年的發展。藏醫藥作為我國醫藥學中一門獨具特色的民族醫藥,不僅歷史悠久,還承載著藏民族的文化內涵。“藏醫藥文化是藏族人民在復雜的自然環境中與各種疾病長期斗爭所形成的,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所以我要努力讓藏醫藥文化走出西藏,走出中國,更好地為人類的健康服務。”尼瑪次仁說。
尼瑪次仁表示,“藏醫藥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近年來,國家對于藏文化越來越重視,特別是重視藏醫藥文化的傳承、發展和保護”。在藏醫藥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時,文化和旅游部給予了大力支持,各部門積極配合專家組進行申報的相關工作。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申遺過程,在2018年年底,“藏醫藥浴法”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每念及此,尼瑪次仁又開心又驕傲,“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就是按照有關條例和要求,積極做好藏醫藥的搶救和宣傳工作,把藏醫藥文化從西藏推廣到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一定貢獻”。
除了對藏醫藥傳統手工技術的學習和研究,尼瑪次仁還意識到培養相關人才也是藏醫藥文化傳承的重要一環。尼瑪次仁說“藏醫藥不同于其他藥業,它有著特殊的文化內涵和技藝優勢。改革開放以后,國家在教育、科研、醫療、產業等方面給予了藏醫藥特殊的政策扶持” 。目前,藏醫藥發展迅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對藏醫藥文化感興趣,這對于它的傳承發展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