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海藏醫藥事業發展蒸蒸日上,諸如藥浴、放血、尤闕療法等傳統、適宜的藏醫藥特色療法,充分發揮特色優勢,為保障各族群眾健康作出了重大貢獻。藏醫藥正在成為青海的新名片之一,受到各界的歡迎和廣泛關注。
傳統藏醫藥療法
受歡迎
“青海的藏醫藥浴療法果然名不虛傳!”來自北京的患者杜女士對省藏醫院的藏醫藥浴療法贊不絕口。今年55歲的杜女士,家住上海市,由于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她的雙腿長期飽受困擾,關節疼痛令她苦不堪言,走路都邁不開腿。有人告訴她青海省藏醫院的藥浴療法對她的疾病有效,于是她專程從上海趕來治療。第一次泡藥浴時,杜女士由于雙腿活動不便,需要家人幫忙抬進藥浴桶里。經過藥浴治療后杜女士不僅行動自如,還能料理家務了。
在青海省藏醫院,像杜女士這樣遠道而來的患者每天都有。青海省藏醫院副主任醫師太果告訴記者,藥浴這種藏醫傳統特色療法不僅在省內外患者中口碑相傳,更吸引了來自俄羅斯、美國、比利時、日本等國家的患者,醫院每年住院患者中,省外和國外患者就診率常年保持在40%以上。
據了解,青海省的藏醫藥浴已有上千年歷史,青海省藏醫院院長李先加是藏醫藥浴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目前,對于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及各種皮膚病比如蕁麻疹、濕疹等疾病方面,藏醫藥浴是首選,它還有養生保健作用。除了傳統的藥浴治療,2015年,青海省藏醫院分院之一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中藏醫院還充分挖掘傳統藏醫藥經典,開展尤闕療法,這一療法簡便、價廉、實用,很快受到當地患者的青睞和好評,也列入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里。
“青海省藏醫院目前臨床上開展的傳統藏醫療法有200多種,如金針療法、放血療法、熏蒸療法、霍爾美療法等藏醫特色診療技術,針對不同病、不同體質辨證施治,都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太果說。
藏醫藥事業
高速發展
青海是藏醫藥重要的發源地和傳播地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青海省不斷加強立法和頂層設計,先后出臺了《青海省發展中醫藏醫蒙醫條例》《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扶持和促進中藏醫藥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青海省關于貫徹〈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實施意見》《青海省扶持和促進中藏醫藥發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促進了藏醫藥事業的發展。
據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青海省藏醫醫療、科研、教育、產業、文化機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藏醫藥事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2018年,全省共有公立藏(蒙)醫醫院28所,民營藏醫醫院19所,藏醫診所326個,已建成和在建的中藏醫館437個(藏蒙醫館184個),實現了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基層中藏醫館集中開展基本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等一體化中藏醫藥服務,中藏醫技術在基層不斷推廣應用,基層中藏醫藥服務能力和患者滿意度明顯提升。
為加強基層中藏醫藥服務管理,讓群眾就近享有規范、便捷、有效的中藏醫藥服務,2016年,國家開始實施基層醫療機構中藏醫館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項目,青海省大力推進省級中藏醫藥數據中心建設,依托省藏醫院,在全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部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開發的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軟件,部署中藏醫館健康信息平臺。通過構建中藏醫館健康省級信息云平臺,為中藏醫館提供中藏醫特色電子病歷、輔助開方、輔助診斷、名老中藏醫知識庫、古籍文獻知識庫、遠程診療、遠程教育等信息化服務。
除此以外,青海省藏醫藥科研成果名列全國藏區前茅,承擔完成各類科研項目(課題)100余項,取得科研成果20余項,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7項。“藏藥新藥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青海,編寫“21世紀藏醫藥本科教育規劃教材”結束了全國藏醫藥專業本科沒有正式教材的歷史,編纂的《藏醫藥大典》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青海大學獲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藏醫藥國際合作基地(青海)”項目……
基層中藏醫藥
醫療水平穩步提高
為了進一步提高基層中藏醫藥的技術水平,自2012年起,作為青海乃至全國藏醫藥龍頭單位,省藏醫院確立以醫院本部為主體,以循化縣中藏醫院分院為發展格局,同時與全省6州6縣共12家藏蒙醫醫院形成自上而下、以點帶面、輻射藏區的民族醫藥醫聯體,使整體醫療服務體系更加適應服務各族群眾的健康需求。通過這種傳幫帶的形式,藏醫藥的特色優勢得到了有效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技術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顯著提高。
“我們醫院組織幫扶團隊不定期到基層醫療機構開展技術幫扶、人才幫扶,帶教特色診療項目多項,幫助開展多項診療新技術,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并承擔著多家基層醫療機構的人員進修任務,接收進修學習人員多名,通過這些舉措帶動基層衛生機構的醫療服務水平逐步提高。”太果說。
省藏醫院還建立了國內首家三甲醫院藏醫特色治未病科,并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設立了分院。藏藥、藥浴、心理等系統療法不僅滿足了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更讓人們感受到了一種濃郁的藏醫藥傳統文化。
列入保護名錄
去年1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青海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循化縣中藏醫院傳統藏醫尤闕療法被收列其中。目前,藏醫藥浴療法和藏醫放血療法已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去年12月底,藏醫藥浴法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近年來,藏醫藥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國家層面也在藏醫藥發展的大好形勢下,相繼出臺了藏醫藥文化保護的相關政策,可是,當前對其保護并不樂觀。作為藏醫藥療法的傳承人,我們有義務,也有使命將這一獨特的療法更好地保護和更廣地傳播,使這些藏醫寶貴遺產得到較好的傳承和延續,這樣可以為廣大患者帶來福祉,讓更多老百姓受益。”太果說。
據了解,青海省作為藏醫藥浴法的集中傳承區域之一,將對藏醫藥浴法實施分類保護,并加強藏醫藥浴法文化宣傳和科學知識普及,推動藏醫藥浴法進社區、進校園,宣傳展示藏醫藥浴法獨特的理論和診療方法。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松多藏族鄉松多村、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泉吉鄉寧夏村以及青海省藏醫院、青海大學藏醫學院等地,建立健全相關傳習中心和研究機構,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推廣社區健康實踐,促進其傳承發展。
省藏醫院將成立科研團隊、建立數據庫,從藏醫藥浴療法的組方配制、浴前診斷、綜合施治、時令選擇、原生態天然藏藥材等方面開展學術研究,制定藏醫藥浴標準化體系,組織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使傳統療法和實踐得以傳承發展。下一步,醫院還將建立藥浴大樓,并大力培養藏醫藥浴法傳承人,除了口耳相傳、家族傳承等方式外,開展傳統藥師“師帶徒”的傳承模式,定期培養藏醫藥浴法傳承人和藏醫藥浴專業技術人才,有效鞏固藏醫藥浴法的代際傳承,提高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