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大規模小麥機收于5月下旬全面展開,截至6月18日,機收任務基本完成。今年夏收呈現出機具充足、機收進度快、服務保障強、機收損失低的四大特點。
今年“三夏”期間,各地共計投入聯合收割機60多萬臺,麥收高峰期有9天單日投入聯合收割機在20萬臺以上、最多達25萬臺,小麥機收占比超過98%。
今年小麥機收進度加快。全國連續16天日機收面積維持在1000萬畝以上,機收進度同比常年快2—3天,黃淮海重點省份集中機收結束時間均比常年快5天左右。
今年夏收,小麥主產區服務保障能力增強。各地共設立高速公路綠色通道2970多條、跨區作業接待服務站近3500個,有力保障了農機跨區通行順暢。
今年夏收期間,機收損失降低。麥收完成省份初步監測小麥平均機收損失率維持在1%左右的較好水平,優于2%的行業標準要求,有力保障了夏糧小麥顆粒歸倉。
得益于小麥單產提升行動和高性能農機裝備的使用,今年夏收,多個小麥主產區產量提升明顯。
山東是我國第二大小麥主產省。全省小麥收獲已基本結束,有望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態勢。
河南省集中打造730萬多畝小麥高產示范區,重點選育推廣高產穩產、抗病抗逆、優質專用品種,小麥單產和總產均明顯提升。
今年“三夏”期間,越來越多高性能聯合收割機馳騁在麥田里。
在“江淮糧倉”安徽,通過利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引導各類種糧主體新購置了一批節能減損、綠色高效的谷物聯合收割機,全省高性能聯合收割機的數量達到15萬臺,作業質量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