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站崗”,科技助力春耕備耕;“95后”新農人玩轉共享菜園,扎根鄉村,帶動村子農旅融合發展……春耕正當時,記者走進成都鄉村,看田野上“長”出新希望。
陽春三月,成都天府現代種業園1000余畝油菜花進入盛花期,引得游客紛至沓來。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油菜花田里,一個身著“藍色套裝”的機器人正在認真“站崗”,這個機器人名叫“阿崍”,集環境監測、作物分析、病蟲害預警于一體,堪稱現代農業的“田間衛士”。
記者了解到,“阿崍”能實時采集溫濕度、光照等10余項氣象數據,生成精準氣候報告,為農戶提供決策支撐;還通過超高清攝像頭與圖像識別技術,智能監測作物葉片狀態,提前預警病害風險。
除了機器人“站崗”田間管理,在成都,科技正在加快助力精準把控育秧關,破解春耕“第一公里”難題。
隨著天氣逐漸轉暖,早稻育秧進入關鍵期。作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走進成都天府現代種業園內的種質資源創新利用功能實驗室,一粒粒飽滿的稻種整齊有序排列在育秧盤上,蘊藏著拔節生長的力量。
“可別小看這個育秧盤,背后連接著一個高性能AI模型。”北京熵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平說,他們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合作,共同研制出這套AI模型,可實時監測種子均勻性、合格率等指標,填補了傳統人工檢測環節的空白,有效提升了育秧合格率。
科技助力之外,記者走訪還看到,越來越多新農人扎根鄉村,他們或積極備戰春耕,或直播帶貨銷售土特產,或忙著為農產品開拓新市場,用智慧和創造,為鄉村發展增添一抹亮麗色彩。
共享菜園、私房菜、麥田音樂會、研學團建……在成都邛崍市高埂街道共富村,一個名叫“田野見”的家庭農場坐落在油菜花田中,各種形式的農文旅活動層出不窮,已成為周邊游客的新興打卡點。
這個家庭農場的創始人是“95后”小伙黃鑫,大學畢業后,在村委會的支持下,他利用從村民手里流轉來的閑置土地,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智慧農場,并成立了田野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網上銷售農副產品,用心打造了這一方田間天地。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從小就熱愛種地。能回到村里種地,很幸福。”黃鑫介紹,在智慧農場里,他們通過精準的溫控、光控技術來增加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借助電商平臺,黃鑫還搞起了共享菜園,“租客”可以在線上自主選擇種植品種,24小時直播觀看農作物生長過程,待作物成熟時,還可以帶著家人朋友來體驗采摘。
發展智慧農業,不僅讓想了解農業生產的城市居民有了參與機會,更為當地村民和在外大學生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我們已經吸引了八九個年輕人返鄉投入鄉村農業,還幫助周邊農戶進行農產品線上銷售。”黃鑫自豪地說。
人們都說,“共富村”起了個好名字。懷著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像黃鑫這樣的新一代新農人主動深入田間地頭,愛農村、敢創新、肯吃苦,為村里帶來人流、物流、信息流,使“共富村”成為周邊小有名氣的“明星村”。
“在村里當農民,我不覺得辛苦,農村大有可為!”提起農村的發展,樸實的黃鑫眼睛里有光,心有方向。
從“田野見”小院窗外放眼望去,農機轟鳴聲、村民交談聲交織在一起,正傳遞著春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