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安康村,村里環境整潔干凈。記者 蘇烽 攝
“現在不像以前了,村里干凈著呢!”
身為村里保潔員的陳大梅每周五都會定期和另外3名保潔員一起在村里打掃衛生,對于村里環境的變化她都看在眼里,“現在村里很難看到亂扔的垃圾,環境變漂亮了,大家伙的心情也好了。”前不久,得知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進駐青海,陳大梅打心底里高興,“村里人這些天都在聊這件事,大家都非常歡迎督察組的到來,覺得環保督察是一件給老百姓帶來實惠的大好事。”
12月1日,記者走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魯柯鎮安康村,只見整潔寬敞的柏油路直通鄉親們的家門,家家戶戶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凈凈,老人帶著小孩悠閑散步,村民們幸福地享受著生態環境改善帶來的實惠。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前組織村里打掃衛生要挨家挨戶叫,現在不一樣了,村里的環境大變樣,生態環境的改善讓大家實打實感受到了身邊的變化,大家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村黨支部書記周統壽說。
跟隨周統壽的腳步,我們來到了村邊的一處污水處理站。“以前,村里洗衣、如廁的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到污水管道。現在,有了這個處理站,就做到了循環利用,經過處理的水還可以用來澆灌林地。”周統壽告訴記者,如今的安康村不僅“面子”美,“里子”更美。
農村污水治理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點。今年5月份,德令哈市生態環境保護局派出工作組對安康、西灘、東升、蓮湖等村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設施運行情況進行檢查調研,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
“村里的排污井發生坍塌,污水、污泥漏到道路和村民家中,給村民們的生活造成困擾。”周統壽回憶說,當時村委會向工作組反映后,市上馬上派人對村里的24處排污井組織修復,恢復了村民的正常生活。
村容村貌從“臟亂差”變為“整潔干凈”,農村生活污水得到科學處理……安康村生態環境的改善折射出德令哈市生態環境治理思路之變。
在地處德令哈市城鄉接合部的紅光村,近幾年通過美麗鄉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等項目實施,村里的環境也越來越好。村民們種起花卉和綠植,搞起農家樂和田園綜合體,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周邊市民前來休閑游玩。
“近年來,生態環境的日益變好,帶來的不僅是村民生活質量的提升,還給村里帶來了各種發展機遇。”村黨支部書記劉四軍說,正是因為打好了生態發展的底子,才有了現在依靠生態旅游帶動村民致富的門路。如今的紅光村,依托良好的環境優勢,已成功打造出集休閑娛樂旅游為一體的生態田園綜合體。
自2017年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青海省開展環境保護督察以來,德令哈市從民情民意切入,全力助推農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以“督”促改,以“督”促行,把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作為改善民計民生的“壓艙石”,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
?自全區樹立農牧民新風貌行動開展以來,日喀則市拉孜縣加強組織領導,細化責任落實,廣泛凝聚合力,扎實開展村規民約完善、村莊清潔行動、積分考核兌現等工作,引導農牧民群眾養成文明健康生活習慣,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夯實基礎。2022年,拉孜縣被評為“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詳情]
生態環境部6日發布消息,目前,第三輪第一批5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全面進入下沉工作階段。各地已約談黨政領導干部43人,問責黨政領導干部17人... [詳情]
12月3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典型案例暨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專題會議召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剛提出工作要求,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曉軍出席會議并作安排部署... [詳情]
記者近期隨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青海省鹽湖產業重點區域、以“富鉀天下”而出名的柴達木盆地督察發現,當地存在私挖亂采、違規取水、違法占地等情況,不僅帶來生態問題和隱患,也讓鉀鹽后續保障形勢日趨嚴峻。... [詳情]
違規占用耕地490余畝,取用黃河水25萬立方米,修筑堤壩阻斷黃河干支流正常連通……日前,記者隨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河南省三門峽市發現,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以修復河道生態為名挖湖造景,在黃河一級支流上修建濕地公園,影響河道行洪安全。...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