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健身好去處。記者 牛玉嬌 攝
白沈河裝點著城區。
風輕云淡,碧空如洗,12月14日,在冬日的暖陽下,陳建梅早早來到海東市平安區白沈河邊,與姐妹們約好了一起跳舞,放眼望去,小公園里有做操的、跑步的、坐在長椅上曬太陽的、駐足看景的……市民們在這里享受著一河清水帶來的美好時光。
“多虧了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才有了如今這片美麗的小公園,讓我們有了健身休閑的好去處,環保督察給我們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陳建梅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工作組進駐青海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抓生態、保護生態,優美環境人人共享。
據了解,白沈河是湟水河的一級支流,是平安區境內四條支流的其中之一,自南向北穿平安城區而過,但水質曾一度達不到功能區要求,以前人們管白沈河叫“白沈溝”,因為這里垃圾成堆、雜草叢生、污水橫流。
自2017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青海省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以來,白沈河的生態變化有目共睹。2018年,平安區在綠色發展之路中既算經濟總賬、綜合賬,也算生態賬、長遠賬,狠抓白沈河污染綜合治理。通過實施12.9公里的白沈河污染防治、生態修復、城市生態景觀改造,這條南起平安區沙溝回族鄉大寨子村,北至湟水河入湟口的河流終于在2020年實現了“一江清水向東流”。
“湟水河是高原生命一代代獲得延續和繁衍的搖籃,必須努力打好‘碧水保衛戰’。”
平安區生態環境局項目辦主任丁勝介紹,為了讓湟水河流域白沈河支流污染得到防治,生態得到修復,平安區生態環境局對白沈河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生態要素統籌考慮,通過清理污水口、攔截污染源、修建污水管網等措施盡快恢復水質,其次通過規劃生態矩陣、修建生態涵養床、搭建人工濕地等進一步提高河流生態涵養能力,進一步使得河道兩岸景觀得到提升。
經過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一河清水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生態景觀改造后兩岸風光十分秀美,如今已是平安區的標志性景觀帶。
“以前就記得這河里的水有點渾濁,還沒像今天這樣走進來看看,現在改造得真不錯,還有文化墻,提升了平安區的整體形象。”
住在平安區十幾年的居民李增娜因為忙于工作,首次走進白沈河小公園,看到曾經的小河溝水質變清澈,還有一步一景的兩岸風光,她不禁為環保督察工作點贊。
如今,白沈河入湟口水質從原來的劣Ⅴ類提升到現在的Ⅲ類,河道生態凈化效應不斷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得到改善,一個融生態修復、休閑娛樂、水景為一體的多元化河道景觀帶,從根本上改善了城市環境,優化了人居環境,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
平安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郭宏甲說:“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工作,就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最好證明,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動平安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才能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耿塔才讓、卡洛吉老兩口家住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務鎮州農牧小區。雖然年過八旬,仍十分注重學習。除了每天按時收看新聞聯播,還會讓兒女為他們讀書讀報... [詳情]
12月20日,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青海省交辦第二十八批群眾信訪舉報件共35件(來電28件,來信7件),其中交辦重點關注件4件... [詳情]
從形成聚合效應到提升社會治理能力,黨建聯盟成立后,共建單位給予社區多方面的支持。而這正是同仁與時俱進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一個縮影... [詳情]
“咱們的生態能有現在這樣好,要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點贊!”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扎麻什鄉河北村黨支部書記李積明說... [詳情]
近年來,四川水利始終堅持流域共治,跨區域聯治,充分發動社會各界,凝聚形成強大工作合力,推動全省河湖面貌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