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內,老人們和護理人員一起做手工。記者 何敏 攝
目標
打造50個具備助餐、日間照料等綜合功能的社區養老服務點(站)。對1500戶經濟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并提供居家照護服務。為40萬65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開展健康體檢。為3200名符合條件的視力、聽力、言語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提供康復訓練救助,為1萬名殘疾人適配輔助器具,為2000名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為17萬適齡婦女(35歲—64歲)開展“兩癌”篩查。力爭全省托育服務機構數量較2022年增加10%以上,逐步解決嬰幼兒無人照料問題。力爭全省職工醫療和生活互助保障活動計劃參互單位達5000家,參互職工達33萬人。
進展
打造56個具備助餐、日間照料等綜合功能社區養老服務點(站)。為1898戶經濟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并提供居家照護服務。為40萬名65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健康體檢服務。年內發放救助資金2.24億元。為3335名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提供康復訓練救助,為20238名殘疾人適配輔助器具,為4240名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為18.35萬適齡婦女開展“ 兩癌”篩查,救助300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兩癌” 患病婦女。全省備案托育機構增至267家、托位數達1.87萬個。參互職工35.88萬人。
反響
把可觸可及的幸福送到群眾手中
“從民政干事上門了解情況到被納入低保,前后不到二十天。多虧了救助好政策,真是雪中送炭。”家住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拉浪臺村的董維全說,“我們提供了個人信息、住院看病的手續和繳費單,沒過多久西寧市心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外派協理員就幫我辦了低保。”
在我省各地,像董維全一樣被納入救助體系的群眾都享受到了好政策的福祉。我省已建立起匯聚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戶等低收入家庭人口的動態監測“數據池”,設置因災、因病、因學、因殘、失業5項預警監測指標,及時對困難群眾所在轄區民政部門發出預警,限時完成入戶核查。
202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青海各地區各部門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十大類41項民生實事工程,靶向發力、精準施策、狠抓落實。站在新的節點回望,一個個民生承諾,一件件民生實事,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日子,讓青海各族群眾收獲滿滿... [詳情]
近年來,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婦聯創建龍姐系列品牌,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用心用情用法開展各項工作,切實保障了婦女兒童權益,確保民生實事辦到百姓心坎里。... [詳情]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面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過去一年,西藏自治區政府用真情作答、以實績交卷,將攸關民生福祉的大事小情納入議事日程,在就業、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辦成了一件件順應群眾期盼的好事實事。... [詳情]
近年來,拉薩市人社局將社保“就近辦”作為民生實事落腳點,引入銀行力量設置“拉薩市社銀一體化”專營網點,充分發揮銀行網點密度大、服務人群廣、設施先進的優勢,不斷拓寬業務辦理渠道、延伸服務鏈條,有效拓展服務空間、延伸服務時間、提升服務水平,使群眾辦事更近更快更便利。... [詳情]
12月19日,省關工委2023年“關愛·暖冬”行動啟動儀式在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舉行... [詳情]